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第三台计算机”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孔文燮 网编:王巍 2025-03-30

3月28日上午,中韩科技创新合作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以机器人产业为核心聚焦,深入探讨机器人前沿技术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整合中韩两国前沿技术资源,深化两国科技合作,助力两国产业升级。

主办方供图

具身智能突破

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一个人形机器人在小型足球场内与观众一起踢球,姿态灵活,这款是由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T1机器人;旁边不远处,一个高1.79米的机器人格外醒目,这款由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机器人灵宝CASBOT 01,具备稳定的全身协调控制能力以及可快速学习、可泛化的长时序灵巧操作能力。

专注于机器人灵巧手领域研发与制造的韩国机器人技术公司Tesollo近日发布了最新研发的五指仿人机械手Delto Gripper-5 Finger(DG-5F),该产品拥有20个独立自由度(DoF)、仿生关节设计及轻量化结构,并首次针对人形机器人双臂协同操作场景进行优化,服务于工业装配、物流搬运、科研教育等多个场景。

中关村智友研究院副院长英语霏表示,“具身智能系统扩展到了全场景,从工业流水线到家庭厨房,从核电站检修到太空探索,是未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AI技术引领

灵宝CASBOT联合创始人兼COO张淼表示,“这一波中国机器人公司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源于大模型突破了泛化性的边界。从AI层面来看,中国机器人公司的积累比较深厚,再加上有足够大的市场,中国公司也更善于将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快速应用于商业化的场景中”。

在华韩国创新中心(KIC中国)代表金钟文表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的产业链很相似,可以细分到基础领域、计算领域、应用领域等三个方面。中国机器人产业在以上三个领域都有很大优势。中国目前拥有很好的机器人产业供应链、技术人才,还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应用市场和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机器人的发展潜力和创新潜力都很大”。

从商用到民用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有观点认为,在巨大的市场需求背后,人形机器人不仅是自带流量的道具,更应该承载关于未来生活的无限想象,助力科技创新走得更远。

在商业化落地上,灵宝CASBOT所在的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正通过在真实场景中的打磨,把机器人从应用端带到消费端,探索包括物流配送、商业服务、社区家庭、智能制造以及高危救援在内的场景应用。

张淼表示,“实际上,中国民用机器人市场的空间、前景和需求非常旺盛,足够容纳很多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友商。我们新一代产品发布后,很多偏商业服务类的合作伙伴通过各种渠道找过来,想应用在他们的行业中”。

作为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产品副总裁覃晨也比较乐观,“在我们人类社会里面,第一个超过人类数量总量的智能设备就是智能手机,未来人形机器人可能会超过智能手机的存有量,成为人类第三台计算机的智能设备”。

毋庸置疑,机器人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之一。金钟文表示,未来中韩两国机器人产业的合作机会会越来越多。“中韩两国机器人产业的合作需要进行产业细分化和专业化,这是国际之间合作的基础。虽然机器人产业链比较复杂,但我认为可以先从机器人工业链的一个领域,或者一个基础上开始共同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孔文燮

主办方供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