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未来走向何方?如何通过AI串联起人才、资金、产业?这场论坛一一给出答案。3月28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上,聚焦“未来产业和创新生态:全球智库之声”主题,多位院士、学者共话全球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为AI浪潮标注了清晰的发展坐标,也分享了AI的更多可能性。在业内院士、学者看来,AI有望助力无形资产变有形,通过人工智能估值将“技、产、财、融”四条链打通。
AI有望助力无形资产变有形
未来产业作为科技创新范式转变的产物、依托关键科技突破及其产业化进程,正逐步引领新兴应用场景与消费需求的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月28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上,多位院士、学者聚焦未来产业,共话全球科技创新。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相关新技术也存在影响产业变局的新可能。
“AI或能够助力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社会科学领域首位华人终身教授傅晓岚表示,无形资产的流动交易和扩散,是新质生产力打造的重要源泉,需要把资本、人才、产业打通,也就是“技、产、财、融”四条链打通。其中,人工智能的估值系统或能够发挥作用。
“人工智能的客观估值能够帮助金融企业有相对客观的估值参考,其控制系统也能帮助人才部门从经验行动到数据透视,从静态标签到状态推演、实时跟踪,从单向的筛选到生态的判断,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出选拔。”傅晓岚表示。
傅晓岚还展望称,期待这种革命性的方法变得更加客观和触手可及,让更多的创新团队负担得起,让投资领域建立起更强的信心,让资源实现更加合理的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将会形成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相结合的进行最优化决策的场景。AI驱动的平台,也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2025年将是人工智能和实体产业应用结合更加紧密的一年,产业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都会爆发,期待新技术发展,科技进步促进人类崛起。
AI聊天机器人功能仍有改进空间
那么,作为基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未来又将走向何方?韩国科学技术翰林院院士、韩国工学翰林院院士金镇衡表示,AI聊天机器人功能强大但仍有改进空间,未来可能形成多模态超越文本、新界面及个性化服务,同时,与物理现实世界的交互也可能更加紧密。
金镇衡坦言,“未来AI聊天机器人应该用于社会公益,例如应对气候变化、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全球挑战,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并发挥其潜力,其中,国际合作至关重要,期待中国人工智能工作者能在全球范围内作出贡献”。
整体来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市科技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涛提到了未来产业的几个特点,他表示,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的,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阶段的初期,未来产业是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不确定性以及前瞻性的新兴产业。
在张涛看来,后续仍要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展望未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表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我们应以弄潮儿的勇气,携手应对挑战。”
北京商报记者 郝彦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