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上,发布了《北京市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同时涉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数字版权交易服务等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以及国际化服务领域的一批最新成果集中发布。
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2616件,其中审结涉外案件5766件;全市目前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2024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20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59.81件,稳居全国第一。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北京市副市长孙硕指出,“我们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出台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保护创新成果;不断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扩大知识产权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
具体来看,在助推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关部门出台了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盘点存量专利22万余件,获批成立新材料、5G等10家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9153.3亿元,知识产权价值不断得到释放。
另外,据悉,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北京品牌已走出国门,全年PCT申请12088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全球前50大PCT申请人中,有4家来自北京,其中京东方和小米位居前十。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据已经成为新型的生产要素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数据知识产权作为数据价值的核心体现,其规范化、合法化流通交易对于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指引》从交易标的、交易主体、交易方式、交易合同、交易安全、交易管理与争议解决等方面,引导北京市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行为,维护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数据知识产权的合规流通和有效利用。
其中,在交易主体上,规定交易主体的资格、权利和义务,明确数据知识产权的出让方和受让方的角色定位和责任划分;交易方式则介绍了通过数据交易机构交易和直接交易两种模式,为交易各方提供灵活的交易选择。
此外,作为中关村论坛年会十大品牌论坛之一,此次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还发布了“智融宝PLUS”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同时,链证中国·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数字存证平台正式上线。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刘曼华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