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包括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哈·阿尔贝特·穆鲁、理想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在内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分享了他们在科学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方面的深刻见解。
沪亚生物国际董事会顾问丹尼斯·吉林斯爵士:
罕见病治疗有着更大投资吸引力
现在大概有7000种罕见疾病缺少或者基本上没有疗法,许多罕见病受到研究人员极大的关注。丹尼斯·吉林斯爵士指出,生物药物往往对全球的患者是有效的,当一种药物产品在多个地区销售时,商业成功就能够实现最大化,这也给罕见病治疗带来更大的投资吸引力。
尽管从全球视角来看,知识产权的确认、美国新关税政策可能会影响全球的制药行业,但丹尼斯·吉林斯爵士认为,生物制药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回报、令人幸福的行业,这个行业中,公共健康得到极大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同时可以获得合理的利润。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哈·阿尔贝特·穆鲁:
将利用北京独特资源推动激光科学的突破
世界正面临全球性的科学挑战,需通过全球合作形成创新协同作用。
杰哈·阿尔贝特·穆鲁一直积极推动密切的科学交流与合作。他在极端光基础设施方面,参与建设北京大学激光驱动设施以及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我们的团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质子加速器装置,可以将加速距离缩短数千倍,并且将峰值电流提高数千倍。如此能够实现质子湍流加速器的小型化和推广。在未来,随着闪流技术的推广,可能用于弥漫性肿瘤的治疗,从而造福更多的患者。”杰哈·阿尔贝特·穆鲁表示,将利用北京独特的前沿设施和学术资源,推动激光科学及其工业应用的突破。
2014年菲尔兹奖得主马丁·海尔:
大模型的开发依赖于数学工具
数学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马丁·海尔谈到:“最近几年我们都受到了大语言模型的影响,包括ChatGPT、DeepSeek这种AI技术,这些大模型的开发实际上也是依赖于数学的工具。”
技术的快速进展不断地产生新的挑战,包括机器学习的进展方面,马丁·海尔指出:“我们实际上还没有充分地理解为什么这种所谓的神经网络、大语言模型能够这么有效,我们只是观察到它有非常有效的产出结果。”
在他看来,“科学家、数学家希望能够自由地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数学是一个普遍的语言,我们必须能够共同地去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
封闭只能放大系数,开源可以放大基数
李想谈到,在智能化时代,汽车行业正式开启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人工智能终端转变的新篇章。一个能够以最高效率、最强性能管理全车资源的汽车操作系统是汽车行业智能化下半场的中枢,也是通往高阶智能体的基座。
面对这样的时代和机遇,理想汽车决定将汽车操作系统进行全面的开源。“封闭只能放大系数,但开源可以放大基数。我们愿意推动汽车操作系统开源,成为全球第一家将汽车操作系统开源的车企。”4月底,大家就会在开源社区看到理想汽车对行业的贡献。李想表示,欢迎更多的品牌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加入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王鹤:
人形机器人即将展开最激动人心的时代
在演讲中,王鹤谈到,人形机器人已经步入了运动时代,即将展开人形机器人最激动人心的时代,就是生产力时代。
但他也提出具身大模型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中最难的一点是数据的缺乏。银河通用试图找到一条破解具身数据难题的方式——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合成数据来训练人形机器人,即制造大量的数字物体资产,并且在上面合成了大量的复合物理解和仿真模拟的抓取标签和操作轨迹,通过视觉驱动的强化学习,探索物体的操作方式。“这样的能力也为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家庭中应用训练了有价值的技能。”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塞尔日·阿罗什:
人类将迎来第二次量子革命
今年是纪念量子物理学100周年的一个历史时期,人类将迎来第二次量子革命。
塞尔日·阿罗什提出量子计量学、量子通信、量子模拟、量子计算等四个研究方向,在他看来,很难预测哪个技术能够在哪一天实现,有些可能在未来几年就能够有些成果,有其他的一些方向可能要等几十年时间。
他指出,需要有多个条件来推动这些量子技术的成功,包括需要有非常强的基础研究来发现新的有前景的平台;需要推动跨学科的研究;必须有国际合作,科学家要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流和分享想法。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
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挑战人类最高智慧
在过去的1/4世纪,我们见证了从CPU到GPU。薛其坤谈到,通用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挑战我们人类的最高智慧,研发难度要高于人类的首次登月,是一个国家最强科技实力的象征之一。
在AI和相关技术爆发式发展阶段,我们需要更高的算力,“这是刚性需求,要更高的存储密度、更低的能耗”。薛其坤在演讲中表示,基础研究的发现往往会催生一些革命性的工业基础,但是从科学发现最后走向产业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统筹好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商业化,包括人才方面,也要统筹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
主办方供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