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来说,注定是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年。站在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溯往昔,展望未来,其意义不言而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王波凝练出的“六个第一”,恰似开启时光之门的按钮,瞬间将协会30年波澜壮阔、披荆斩棘的发展历程鲜活而生动地呈现出来。
“六个第一”填补行业空白
北京商报:如何看待协会的30年历程?有哪些重要事件或者节点?
王波:回顾过去30年的不凡历程,可以用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六个第一”来精准概括。一是1995年6月协会的诞生,让拍卖行业首次有了“一业一会”的自律性组织。二是199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正式实施,让拍卖这一特殊交易方式首次被纳入法制轨道,实现有法可依。三是1997年3月21日,首届拍卖师资格考试举办,有力推动了行业和人才队伍建设朝着规范化迈进。四是2010年7月1日,《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行业标准正式实施,作为我国拍卖行业第一部行业标准,也是艺术品市场的第一个行业标准,为业务开展提供了准确而清晰的操作指南。五是2005年6月,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成为首个聚焦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国际交流平台。六是2024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促进网络拍卖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我国网络拍卖领域的首个规范性文件,填补了网络拍卖管理的制度空白,为网络拍卖业态指明了发展方向。
线上线下监管一致
北京商报: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线上拍卖业务发展迅速。协会将如何引导和支持企业提升线上拍卖质量和效率?
王波:近年来线上拍卖势头强劲,尤其是抖音拍卖、直播拍卖等,网络竞投的“技术赋能、边界拓宽”优势,不断重塑和影响着传统市场的格局。我们也关注到,一些网络拍卖经营者存有侥幸心理,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2024年颁布实施的《关于促进网络拍卖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凸显了线上线下拍卖监管制度的一致性,明确了网络拍卖平台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提出了鼓励网络拍卖创新发展的具体意见等。
对于企业而言,首先应坚守拍卖品质,线上只是联通市场的一种方式,但“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原则、诚实信用”的本质不应发生变化。协会鼓励企业在业务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也会积极搭建跨界融合的交流平台,通过人才培训、论坛研讨、标准制定等方式,为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同时建立拍卖公司与平台型企业的沟通机制,推动行业生态的健康有序发展。
推动拍卖职业教育
北京商报:人才是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协会有哪些人才培养计划和举措?
协会长期重视人才的培养,近期一直在推动与院校的合作,探讨让拍卖进校园、进课堂,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为目标,以“岗课赛证”“微专业”“1+X”等形式培养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把拍卖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在院校中推广,从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人才培养方面,做好继续教育,我们不断推出适合当下发展的举措。2025年,除常规培训外,还会开展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艺术品鉴定培训等。
推动政策优化
北京商报:政策法规对行业的发展,有着关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协会将如何推动出台更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王波:协会一直在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修订和优化。比如,修改完善《网络拍卖合规指南》,推动三部委联合发文,配合商务部《拍卖管理办法》修订进程以及后续宣传和落实。配合修订《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配合研究和修订文物经营管理方面的部分规章等。
与此同时,在政策协调工作层面,协会积极推动减免回流文物税收、优化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启动《网络司法拍卖业务指南》研究工作,起草“总对总”机制建设工作报告,同时提交与拍卖行业相关的两会议案。做好政策协调工作的前提是调研工作,我们也在推动邮政部门“无主物”的调研、税务部门“抵税资产拍卖”的调研、海关部门“罚没物资”的调研。
国际合作双向奔赴
北京商报:协会未来有着怎样的战略规划?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中国拍卖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王波:支持国家战略、助力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民生、促进行业发展,是中拍协的四个重要工作方向。针对行业发展,我们将紧紧围绕企业需求,精心做好行业顶层设计,推动行业朝着法治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稳健发展。未来,重点在业务政策协调、行业数字化发展、新市场开拓、标准化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发力,推动行业有效提升运营效率,不断提高服务价值,全方位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双向奔赴之路。一方面,加强文物艺术品、二手车出口市场的国际交流,今年将组织企业赴日本考察二手车出口拍卖市场,组织拍卖师赴中国香港、法国研修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树立中国拍卖行业的话语权。目前协会正在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财产交易商职业道德准则》的修订,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拍卖技术委员会的申请等。
徐磊/文 张笑嫣/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