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从“不准加班”开始。
近日,无人机巨头大疆开启了“不准加班”运动,强制员工到点下班,公司主管和HR还会轮流赶人下班。
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也发文,提出“严禁下班开会及形式主义加班”等六项严格要求。同行业的巨头海尔也被曝出公司要求强制实行双休。
曾经盛行“996”的大厂和制造业,如今都开始反思加班文化了,并且用实际行动和无效内卷说不。而饱受内卷之苦的汽车行业、光伏行业,更是有众多大佬积极呼吁市场的良性竞争、可持续发展。
与这一波企业端“不准加班”形成呼应的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均发声反对内卷,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内卷之苦,大众并不陌生。小到打工人的感受,加班没完没了,工作太卷;大到行业竞争,企业火拼,降价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卷技术”“卷榜单”“卷营销”层出不穷。
开放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我们欢迎的良性竞争,可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市场增量空间的效果。
但“内卷式”竞争则恰恰相反。这种竞争围绕特定市场空间的低质量同质化竞争,缺乏对品质的追求、对效率的提档、对服务的升级。
“内卷式”恶性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值得重视。
这样的竞争往往以价格战为最常见的手段,导致企业越卖越亏,行业甚至已陷入低于成本价竞争的恶性局面。而全行业利润微薄,就会影响企业再生产与研发投入,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大量恶性竞争集中在制造业领域,长此以往,会使中国经济出现制造业产能相对过剩而服务业仍是供给短板的结构性问题。
而在互联网大厂的恶性竞争,尤其是在相同领域内重复建设,在热门赛道的扎堆布局,会让业务创新性受到遏制,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丧失活力。
内卷之下,加班变得理所当然。员工无节制加班并非竞争力的源泉,反而让人身心俱疲。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要想具备持久的竞争力,势必要靠创新、靠效率、靠人才。
当企业不再以谁加班多作为评价标准,就是变相向管理要效率。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科技赋能优化流程、减少无用功,让团队在有限时间内产出更高价值。
让“不卷”卷起来。从“不准加班”出发反内卷,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职场生态,本质是要求企业重塑发展观、价值观,摆脱对规模扩张的迷恋和对低价竞争的依赖,将更多精力放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坚持长期主义,做难而正确的事。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