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投基金成为今年重点任务之一。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也围绕创投基金建言献策。有观点建议,为推动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亟需优化税收政策,完善监管机制,营造更加公平、高效的税收环境。还有观点提到,需缩短企业培育周期,进一步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
政府工作报告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提到,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把资本市场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壮大耐心资本,鼓励长期投资,对创投基金、耐心资本而言,将会带来积极利好。对资本市场重视程度的提升,也是呵护资本市场的体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创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创投行业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如IPO数量减少、经济增速放缓,多数科技创新企业业绩不达预期等。加快发展创投、壮大耐心资本是推动经济转型、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有利于培育出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当前,AI的大幅运用也将产生更多新机会,机器人等板块在今年表现也较突出,也是创新创业的新方向。另外,当前也是发展创投基金,引入耐心资本的好时机。
对于创业投资,同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也提到,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发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支持培育发展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建议完善私募税收制度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也积极围绕创投基金建言献策。在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看来,当前,我国私募基金税收制度在法律法规、征管信息和税负公平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创投行业的良性发展。为推动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亟需优化税收政策,完善监管机制,营造更加公平、高效的税收环境。
田轩表示,应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创投行业的地位和作用,统筹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税收政策,给予同等优惠待遇,进一步提升行业吸引力。同时,设立私募基金税收优惠专项基金,对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领域的私募基金给予税收返还或奖励,增强税收优惠的精准性和力度。此外,还应探索跨境投资税收政策,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国内私募基金投资,促进跨境耐心资本的形成。
其次,应允许创投基金自行申报亏损项目资料,并通过税务主管部门抽查或中介机构鉴证的方式确认损失,减轻高风险投资带来的财务压力,实现创投基金税负与耐心资本税负的统筹平衡。
“在所得税征收管理方面,需进一步优化核算方式,对个人和居民企业参与创投基金投资,按基金整体核算,仅对超出出资额本金部分缴税,避免因前期亏损导致的税负不合理问题。另外,建议统筹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税收政策,使两者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此外,可参考国际惯例,按投资期限实行差别税率,如投资期限越长,税率越低,以此鼓励长期投资,助推创新创业战略。”田轩说道。
最后,在增值税征收管理方面,田轩建议借鉴国际经验,明确创投企业减持未上市公司股权后在二级市场卖出股票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取消当前不合理税负。同时,纠正对管理人业绩奖励的错误认定,将其视为利润分配而非管理费收入,不再要求缴纳增值税,从而减轻管理人作为基金投资人投资收益的税收负担。
优化“募投管退”全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指导意见》也提到,优化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募投管退”制度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向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投资布局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也建议,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股份监管机制,对私募股权基金等战略投资者和控股股东分类监管。对战略性投资放宽减持限制,保障创投资本在上市完成后可以顺利退出,及时收回资金开启新一轮战略性投资,缩短企业培育周期,进一步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此前在2月24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发表的署名文章《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更好服务新型工业化》中提到,促进长期资金入市、壮大耐心资本。着眼于 “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等目标,继续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推动形成“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同时,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此外,中国证监会于2月28日披露的关于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991号提案答复的函也提到,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并提到继续坚持政府推动和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