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1月17日,由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主办的《金融五篇大文章蓝皮书——政策与实践全景解读》成果研讨与发布会在京举办。
会上,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副秘书长、上海国研财富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曹衍楠表示,看待普惠金融风险问题,应该放在中国普惠金融取得高速增长成绩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我国科技应用、互联网高速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的位置,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普惠信贷投放能力。
不过,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普惠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包括从静态角度看,普惠信贷领域的不良率明显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尤其在中小金融机构中表现更为突出;从动态角度看,随着普惠信贷高速增长和客户群体下沉,信贷风险呈现趋势性变化。经济下行趋势和资产价格下降也对普惠信贷质量产生了明显影响。此外,银行业在普惠金融方面的粗放经营也是导致风险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谈及如何更好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健康开展,曹衍楠建议,从宏观角度,一方面要摆正观念。业界普遍认为,普惠信贷存在“不可能三角”,即规模、价格、风险难以同时最优。因此,在规模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应通过政策手段加大政府补贴激励,以政府投入来分担补偿风险;同时,从市场化角度出发,以合理的价格提供普惠信贷,化解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持续高速增长将带来可持续性的压力,因此要引导市场从单纯重视规模转向规模与质量的辩证关系。
从微观角度看,金融机构应调整业务导向,优化业务考核机制。同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大数据运营能力,把握普惠客群真实的信用状况和经营情况,提高信贷质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