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老频道

2025北京两会 | 市政协委员、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真:提高医疗长护能力,加强专业上门服务人员力量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 摄影记者:张笑嫣 网编:方彬楠 2025-01-16

张笑嫣/摄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患者对医疗长期照护的需求正在持续增加,如何进一步提高对这些老年人的医疗长期照护能力?

1月16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召开期间,来自医药卫生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医疗长期照护服务需要将医疗和社会资源加以整合。其中,建设与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化上门服务人员队伍,是提高医疗长期照护服务能力中的重要一环。

王真介绍,老年人尤其在生命后期,往往多种疾病并存,经常往返于医院与家或养老院之间。但很多老年人可能并不需要住在医院,但往往一些在专业医护人员看来并不难的处理措施,对老年人的家人来说却是不得不去医院。

王真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居家养老的老年患者家属也希望能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上门服务。

王真注意到,为了满足这部分患者的需求,北京有些社区医院也开始有所行动。例如,丰台区社区医院的医生已开始上门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医疗照护服务,但医生也承担着社区的很多医疗任务,在人手上略显不足。

其实,部分可以上门的医疗照护服务并不需要医生,专业的护理人员完全可以胜任。王真介绍说,居家的老年患者多数是一些慢性病,而且是一些常见病,很多情况下一两名医护人员上门即可解决问题。例如,更换尿管、胃管、调整药物、测血糖、测血压、输液、打肌肉针等。

对此,王真建议,可鼓励目前已退休的医护人员继续发挥余热,鼓励目前在职的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上门服务,并给予他们适当的经济补贴,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居家老年患者的医疗长期照护服务能力。

此外,王真还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布局养老、护理机构,根据老人能力状况和社会需求布局各种形式的养老社区和机构、护理院、安宁疗护院。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文 张笑嫣/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