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老频道

两会三人行 | 养老消费扩容,一场供需适配的双向奔赴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 摄影记者:张笑嫣 网编:方彬楠 2025-01-15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丰富养老服务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一周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国家层面一揽子政策举措的提出,让银发经济发展站上全新风口。

于北京而言,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银发经济。

1月15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多位委员在谈到促进老年消费时,不约而同地提到,老年人的需求正在不断细分,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提质扩容银发经济就要更好、更快地适配老年消费市场的变化,谁能更精确地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在银发经济的蓝海中抢得先机、走得更远。

受访者供图

市政协委员、医养康(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立新:激发老年消费意愿要让服务触手可及

需求在哪,商机就在哪。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陡增,银发经济悄然启航。如何在庞大的养老产业中抢得先机?又如何在这片市场蓝海中持久续航?在北京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驻地,来自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医养康(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乐普瑞康(北京)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立新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给出了“贴近”和“可及”两个关键词。

供需匹配不是“叫个外卖”那样简单

在余立新眼中,衰老是客观规律,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人在进入老年后,尤其是部分“老老人”及失能、失智的老人,吃饭、喝水、服药、行走、睡觉、洗澡、排泄等一切以前能够自主的生活行为,变得不再方便。这就要求提供的相关服务须贴近老年人,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变得触手可及,可以够得到、用得上。

余立新将此形象地比喻成“像买东西”,年轻时可以自主去摊点购买,进入老年后就需要送货上门。满足这些需求,必然将激发老年群体对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意愿,这也是在发展银发经济中需要去努力奔赴的。

但实现起来并不像“叫个外卖”那样简单。只有当养老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供需之间达到足够的匹配度,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产生,从而才能拉动老年消费、推动产业发展。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十余年,余立新感受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发生新变化,服务能力需要持续不断地建设、更新和优化、完善。

余立新以精神娱乐需求举例称,在基本的生活之外,老年人的这项需求正进一步释放,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对老年人家庭的支持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余立新说,这是对养老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促进老年消费的潜力空间。

“贴近”和“可及”的变现探索

基于余立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在她从事的居家养老业务基础上,2024年11月1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半壁店的北京乐普长者照护之家正式开业。

这是乐普养老在北京打造的首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总共有125间精装居室,300张床位,实现了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专业养老机构和社区食堂的结合,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综合性、普惠性、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其中,一层的社区食堂已挂牌“海淀食堂”。

用余立新的话说,这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就是用人工智能和专业团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老年人服务的“贴近”与“可及”。

根据余立新的计划,乐普长者照护之家还将成立长者兴趣俱乐部,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定期组织各种排练和演出活动,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北京乐普长者照护之家相当于把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结合在一起。“在最初谋划这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时,我们就从刚需出发,把政府的关注点和老年人家庭遇到的难点放在一起,踏踏实实地寻求解决方案,一点一点去破解。”余立新说,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人家庭产生付费的意愿。

在付费模式上,这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了政府补贴一部分、老年人自付一部分。

1月7日发布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包括建设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加强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接续出台,这给了我们从业者极大的鼓舞。”余立新说,目前,自己从事的居家养老业务板块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盈利,再加上机构养老业务板块,从长远来看,她对可持续盈利充满了信心。

“产品即服务”的加减法

站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政策风口,养老产业未来可期。在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中,还有哪些发力方向?在余立新看来,在庞大的养老产业中,最缺少的其实是产品,但这并不是指狭义上的商品,而是“产品即服务”,即产品自身要“带着”服务。

余立新举例说,就像“已成为我们身体一部分”的手机,它在诞生之初,产品属性大于服务属性。随着信息科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服务的入口,它的产品属性与服务属性已经融合在一起,“只不过手机是‘产品即服务’的一个通用载体”。

余立新进一步解释,养老产业中的“产品即服务”还有一个特征,即产品本身也要有为老服务的“意识”。她还用手机举例,当手机产品面向老年人的时候,就要变得适老化,适当地去互联网化、适当地做减法,让老年人用起来更便捷。

“产品即服务”还应该是“热腾腾”的。余立新特别说到,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即服务”一定要有温度,让老年人在精神和情感层面得到满足。“要做好这一点,就要求我们从业者在情感上与老年人产生共情与共鸣。”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产品即服务’,既包括对服务延伸的加法,也包括对产品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减法。”余立新认为,“产品即服务”可能会更适合未来市场的需要和发展。

银发经济前景可期,但挑战并存。余立新直言不讳,虽然养老产业初具规模,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成长期,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其中,服务提供者的观念转变、适老化思维以及人才梯队培训等都是养老产业需要面对的现实课题。

“养老产业是个持续不断的产业,是个‘慢’产业,需要参与者拥有足够的耐心。”余立新说,参与养老产业当中的企业,要和生命本身的节奏相互吻合。

张笑嫣/摄

市政协委员、北京日报社北京论语编辑部主任尹文胜: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释放银发经济活力

某短视频平台“秀才”账号粉丝数1000余万、“一笑倾城”账号粉丝数超过1700万……在这千万量级的粉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

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驻地,来自新闻出版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日报社北京论语编辑部主任尹文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当下短视频平台的老年粉丝激增,充分说明老年人群体对精神、情感有较大的需求,满足老年人群体这方面需求也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尹文胜看来,主播带货的产品未必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产品,但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他进一步分析,在老年消费领域,既然直播间能做得很好,社会企业、商业领域其实也可以做得好。

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是一片新蓝海。无论从老年人的角度、社会的角度,还是经济的角度,银发经济都是一个富矿。

但尹文胜指出了当前的两个误区:一是发展银发经济、促进老年人消费不是割老年人的韭菜,而是满足老年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另一个误区是银发经济不是低端经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走出误区,就需要了解老年人的消费心理、消费需求、消费场景,明确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什么品质的产品和什么形式的服务。

尹文胜举例说,从线上的消费场景来看,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出要打通、填平数字鸿沟,但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线下的消费场景来看,一些商业场所还需要进一步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提升便利化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贴心的服务。

“例如去超市购物,有些产品的说明书、配料表字号很小,老年人真是看不清。另外,很多超市都没有设置供老年人休息的地方。”尹文胜表示,这些细节其实都能够促进老年人群体的消费,这些细微之处的适老化改造、优化还需要商业企业调整和改变思路。

又如在养老产业的发展中,养老院和老年人需求之间如何适配也是发力方向。尹文胜关注到,眼下,在养老机构和老年人之间出现了“中间人”,帮老年人介绍养老院、把养老院推荐给老年人。他认为这种思路非常好,但要做好行业监管和正向引导。

尹文胜提示,老年人消费不是一锤子买卖,要为老年人提供有品质的产品、更好的服务,这样才能长期地把老年人吸引到各种消费场景里面,真正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

张笑嫣/摄

市政协委员、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何银萍:加大个性化服务供给刺激品质老年消费

近年来,老年人旅游市场如火如荼,被称为“反向春运”的旅居式养老出圈蹿红。

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驻地,来自医药卫生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海淀区政协常委、海淀区妇联副主席、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非遗传承人何银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老年人养老的观念和需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应加大个性化服务供给,为这部分对品质生活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消费服务。

何银萍认为,现在老年人的养老分三大部分: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养老,健康老人的居家养老和活力老人的旅居养老。以旅居式养老为例,北京的一些老年人会到全国环境良好、温度适宜的地方,包括北京的一些生态涵养区进行康养生活,也就是养老生活、享老生活。

在老年人旅居的过程中,将直接产生交通费、住宿费、用餐费、景点门票费等,此外,在旅居养老过程中老年人也会消费养老用品和购买养老服务。通过调研何银萍观察到,大部分老年人觉得在这方面的支出是值得的。

“目前,北京常住老年人口有500万人左右,2025年又将迎来一个退休的高峰期。”何银萍说,在离退休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活力老人,他们精力旺盛且有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如何去满足这部分老年人的需求,以此来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对此,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定制化养老服务是应该尝试、值得探索的路径。何银萍认为,不能“一刀切”式地提供养老产品、设备、设施和服务,“有一些老年人的需求是追求品质生活和品质消费,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供给产品和服务”。

在旅居养老方面,何银萍建议在旅游、旅居过程中为老年人提供一些个性化的特色路线选择。就北京而言,北京以及周边有许多美景、美味,也有很多“好故事”,可以把这些串联起来,作为养老旅游的路线。

何银萍举例说,她发现相当多的老年人喜欢非遗项目,喜欢听非遗传承人讲故事。“我甚至在想,能不能把北京市各区的非遗项目串联起来,让老年人‘走一走’各区的非遗项目,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互动,形成一条专门面向老年人群体的特色旅游线路,从而打造成个性化、定制化的养老服务。”

“发展银发经济是政府、国企、民企携手共同努力的方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银发经济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蓬勃。”何银萍也坦言,在银发经济的很多领域,企业进入的门槛并不是很高,这也需要进一步对行业加强监管。同时,她也希望政府部门给予企业主体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链接。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文 张笑嫣/摄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