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老字号造顶流 城市印记要接地气

出处:北京商报 网编:王巍 2024-12-25

源源不断的政策利好,推动核心商圈全面升级、创新与焕新。老字号作为北京城市发展的印记,支撑着文商旅一体化发展的内核。“北京礼物”“北京手信”成为核心商圈内挖掘的潜力所在。手持北京消费“名片”,更便捷跨界联动,核心商圈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筹谋变身“Z世代”社交空间。

北京商报

老字号成商圈流量

针对不同商圈特质,老字号门店经营形式在创新调整。尤其,不少百年前的“首店”落户核心商圈,改造后的新型门店回归也让区域有了浓厚的底蕴,吸引消费者到场。

零号店、经销店、王府井店、合生汇店,北京核心商圈总能看到北京稻香村的身影。北京稻香村、吴裕泰、天福号等众多老字号经典产品已成为游客返家时必带的手信,老字号新品成为流量担当。

“冰墩墩”换上新春皮肤后,让工美大厦门前再度排起长队。推出“蛇墩墩”是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精品首发”板块重要活动之一。大型促消费活动为王府井大街增添人气。

无论炎夏还是寒冬,吴裕泰王府井店门前常排起购买冰淇淋的长队。以新品、特色商品为引,为门店吸引更多的高客单消费者。吴裕泰负责人表示,核心商圈内的门店通常吸引更多的是游客、高端消费者、对茶文化有兴趣的爱好者,这些客群往往注重购物体验,购买客单价相对较高。

在长久经营的磨合中,品牌与商圈的联动更受关注。北京稻香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看到核心商圈,通过对区域文化的挖掘,提供空间体验的增值服务,做商旅特色文化IP;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更新。

北京商报

国资与港资圈内竞争

纵观北京核心商圈,大多以国企背景和香港头部地产商“一家独大”。近一年来,王府井大街迎来了改造项目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快速发展,王府中環也进行了大规模调改。

东方新天地迎来了一波新品牌,MaxMara、之禾等部分主力品牌已经撤店,新的改变着重于品牌形象展示,以寻求项目差异化竞争优势。这让王府井大街再度焕发活力。

港资开发商、运营商进入内地市场,并选择核心商圈落户,让北京商业获得快速发展,经营众多的高端商场标杆项目,补齐了北京商业消费的空白。企业在高端商场建立足够深的护城河,需要持续吸引更多高端品牌进驻,挖掘高端消费潜力。

目前,王府井大街以王府井集团、新鸿基、香港置地等为矩阵的组合。

核心商圈的改造与升级一直在进行中。市场环境变化、游戏玩家多元化,新入市项目成为商圈商业力指数保持领先的重要因素,不断更迭的新鲜血液为商圈发展带来活力,同时,也分走了消费者的新鲜关注度,商街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菜场搅局商圈定位

20年的风云演变,老项目追赶不上崛起的体验商业,让很多核心商圈中的传统项目略显掉队。核心商圈的转型绝非简单的业态调整和场景更新,而是一场融合传承与创新、商业发展与文化塑造的深度变化。曾经辉煌的老商圈,经过城市更新改造再度“翻红”,实际的“新”仍在寻求的路上。

一直以来,崇文门商圈处于新世界百货一家独大的格局。想要打破这一格局,摩方围绕年轻潮流的客群进行了运营和调整。曾被称为“京城四大菜市场”之一的崇文门菜市场,承载着许多老北京人的烟火记忆。

崇文门周边有着密集的居民区,摩方若打造符合民生需求的菜市场,将对崇文门商圈的消费内容进行补充,有利于促进商圈业态的复合度。

中国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主任郭增利指出,在城市商业多中心格局竞争日益明显的环境下,商圈的各个商业体需要改变自己固化的经营策略,把周边居民的生活服务内容和城市服务内容纳入新的优化方向,形成自身社会化功能集合的特色,以扩大自己的辐射深度。

“老派”门店接轨年轻人

老北京有首民谣:“大栅栏里买卖全,绸缎烟铺和戏院,药铺针线鞋帽店,车马行人如水淹。”在这里可以找到同仁堂、瑞蚨祥绸缎庄、全聚德烤鸭店、都一处烧麦等闻名遐迩的老字号。直到2024年,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前门大街、大栅栏商业街的老字号队伍还在扩容。

广誉远中药博物馆、二锅头博物馆、六必居博物馆、北京布鞋文化博物馆、全聚德起源店……诸多主题展馆、博物馆、百年首店成为前门大街、大栅栏商业街的牌面。走进北京商业街区,不是粗暴的购物路径,更像是一场有内涵的文化之旅,进入任何一家门店都有传颂百年的故事。

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商业步行街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作为具有商业性质的步行街,《指标体系》对商业步行街的商业功能作出更细分的规划,要求商业步行街有国内外连锁品牌店、旗舰店、区域首店等品牌店,以及有独立门店的中华老字号、地方老字号、传统手工艺、国外特色等品牌。

不仅如此,宫宴、杜莎夫人蜡像馆等店铺持续经营,这是前门大街长久发展规划的缩影,它们面对摆脱标签、如何破圈的问题,更新升级、正不断寻求文化内容店铺入驻,尝试接轨更多的年轻客群。同时,让中外来客打开了拥抱“国潮”的新方式。

企业分享

天福号总经理刘刚:

中华特色是老字号创新的内核

天福号在前门大街开设了一家专卖店,不同于其他区域门店,前门大街店的业绩在天福号旗下门店中尤为突出,店内产品品类齐全,在陈列展示方面略侧重文创产品和含有北京城市元素、标识的包装产品,这类产品具备“北京伴手礼”的属性,更为吸引京外消费者。另外,前门大街店销售的产品需要考虑商品会再次进行运输,经过高温杀菌技术的产品更符合“伴手礼”的特点,0—4摄氏度冷藏类商品不易保存,在店内的销售、陈放较少。非本地的游客购买商品的销售额占门店总体销售额的60%。

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变化,前门大街的游客数量不断增长,进店客流量也随着增长,相较2019年增长约两成。

门店位于前门大街,经营情况与街区的调整息息相关。游客来到北京,会期待更多的文化消费,老字号品牌的优势也正在于此,非遗、老字号的加入,能让商圈更有底蕴。不仅是前门,核心商圈、步行街未来开展的招商调整需要提高准入标准,优质的商业供给更有助于提升步行街整体的口碑。

对于食品老字号的品牌宣传,应该通过产品赢得口碑。天福号的新品也在陆续上市,例如香草烤鸡等商品,仅需要简单地烹烤就可食用。如今,天福号的顾客正在实现年轻化转变,青年、中年女性消费者的占比不断上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