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9日下午举行的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闭幕式上,《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2024)》(以下简称《宣言》)正式发布。围绕“人民城市、共创美好”,《宣言》从以人为本、法制精神、多样包容等方面提出9条倡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北京开启了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变革之路。从“治理”到“智理”,也走出了一条大城善治的“北京经验”。
凝练9条倡议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的核心是人。《宣言》指出,当前全球城市治理面临众多新的挑战。城市既要拥抱经济、社会、科技、生态文明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又要统筹稳定、和谐、安全、开放、包容等多样化的目标要求,实现人民幸福生活。
为更好回应全球性课题,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宣言》提出9条倡议。
具体来看,《宣言》倡议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作为城市的核心,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回应市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同时,践行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持续完善城市治理法规制度,优化城市法治环境,助力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为市民提供公平、正义、有序的城市服务。此外,《宣言》倡导多样包容,让城市更友好。
数字化、智慧化正在塑造未来城市的图景。《宣言》倡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探索更多智慧城市协同创新应用场景,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创造城市数智治理新范式。同时,《宣言》提出推进韧性升级,统筹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等的应急管理,健全城市管理应急响应体系,夯实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防灾减灾、紧急救援、医疗救治、避难安置、物资供应等能力;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花园城市,提升环境承载力,创造市民向往的天蓝、地绿、水净、山青的优美城市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构建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宣言》倡议开展多元协同、加强交流互鉴,让城市更和谐、更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宣言》还指出,主动治理、源头治理是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有效路径。“我们坚持以市民诉求为驱动力,完善市民诉求响应、解决、评价机制,强化市民诉求分析,聚焦高频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让城市治理更加敏捷高效。”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宣言》不仅是一份具有全球视野和前瞻性的重要文件,更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它的发布将有力促进全球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接诉即办驱动城市治理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将市民诉求作为驱动力。改革从“有一办一”向“主动治理”深化。
在之前举行的“精准治理与文明新形态”平行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诉求驱动精准治理创造超大城市文明新形态》报告,阐释了中国式超大城市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内涵。报告提出,接诉即办改革形成的精准回应、精准办理、精准预防和精准韧性的城市治理路径,是探索形成超大城市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思想和北京智慧。
以“精准回应”为例,报告指出,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建立了一个以12345热线为主要渠道受理群众诉求,实现了对公众个体诉求的全覆盖式精准吸纳,其次,在电话主渠道之外,北京市还畅通了网络、媒体等“接诉”渠道,实现了全渠道、全时段、全方位受理群众诉求。
“2019年以来,北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了一条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平台,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的城市变革,走出了一条以热线撬动超大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沈彬华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沈彬华介绍,接诉即办改革走过了6个年头,接诉即办赋予了12345市民热线新的生命力,串起了为民服务的同心圆,撬动了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高效解决。“六年来,12345热线受理群众和企业反映1.5亿件,诉求解决率从53%提升到97%,诉求满意率从65%提升到97%,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通过精准回应式的“接诉即办”与积极行动式的“精准治理”有机结合,市民诉求成为驱动政府服务深刻变革的内生动力,既解决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也攻克了城市治理的难点“大事”。
放眼全球,超大城市治理都是一道复杂的难题。加快推动接诉即办的“智能化”转型,不仅将持续助力北京城市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也将为全球超大城市治理探索贡献具有引领借鉴价值的“北京经验”。
“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是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的年度主题,在本次论坛上,国内外多名嘉宾也多次强调“市民诉求”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强化12345服务平台功能,健全接诉即办全流程工作机制,高效协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的精准化。充分发挥‘窗口+智库’作用,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完善民生大数据辅助决策机制。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坚持‘每月一题’工作机制,专项治理高频共性难点问题。深化接诉即办学理化研究,办好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加强国际化宣介,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沈彬华谈道。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王蔓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