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宁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运营,五年来,宁银理财始终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牢记助力共同富裕的使命,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精益求精的服务,与理财投资者同行共进,与合作伙伴同心共赢,与当地社会民生同生共长,与区域实体经济同频共振。
在各级党委政府、监管部门的部署指导下,宁银理财聚焦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速推进产品布局升级,致力构筑优质理财货架,完善投资者教育体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2024年11月末,公司纳税总额近21亿元,团队规模已超210人,产品管理规模超4600亿元,自成立以来公司先后荣获“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卓越成长力银行理财子公司”“年度社会责任理财公司”等荣誉称号。
以国家政策为指引
彰显金融工作政治性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宁银理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政治站位,通过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优势为实体融资需求提供资金“活水”,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五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持续走访调研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企业,深入了解实体企业当前产业布局及未来发展方向,着力加强行业研究广度深度,并灵活运用债券类、权益类、项目类资产等多种投资方式,围绕促进产业转型、能源结构升级、物流供应链畅通,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绿色产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投资,积极布局区域特色型、主题型产品,目前已陆续推出国企红利、沪港深、智能制造等多种主题策略产品。
以投研能力为核心
落实理财业务惠民性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力争给广大普通投资者创造稳定而持续的收益,宁银理财巩固发扬在固定收益领域积累的投资者优势,建立可靠的信用分析研究体系,形成了丰富的核心—卫星固收投资策略,以相对稳健的业绩表现满足了客户中低风险投资需要。同时,公司多资产团队、权益团队和跨境团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投资风格,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发挥不同大类资产的相对优势,为客户提供了进阶理财优质选择。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公司传统固收类产品业绩保持高达标率,低波短持产品严控回撤,满足了客户稳健投资的主要需求,含权益产品、挂钩型产品也表现优良,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进阶投资体验。公司多只固收类、混合类、商品及衍生品类产品获得了联合智评、财视中国、财联社等业内权威媒体机构颁发的荣誉奖项。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发挥理财产品普适性
五年以来,宁银理财持续探索构建普惠理财产品服务体系,促进普惠理财走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在募资端不断扩大理财资金来源,覆盖更多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通过多期限、全覆盖的产品货架贴合投资者实际需求,通过现金管理类和“欣、享、沁、赢、耀”五条产品主线,形成覆盖不同风险收益需求、投资策略的净值型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灵活的产品申赎计划与投资周期安排;另一方面,宁银理财通过降门槛让广大城乡居民能够参与财富管理,目前宁银理财已形成包含现金管理类、固收类、固收增强类、混合类、权益类产品等在内的全产品线布局,通过明晰不同产品线的风险收益特征,并制定相匹配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框架,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风险收益需求。
以投教工作为抓手
践行理财业务责任性
银行理财公司作为研发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主阵地,承担着投资者教育、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任,需要切实履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宁银理财高度重视投资者教育工作,创新投教形式,线上线下同频发力,全面推动投教普及。一方面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常态化发布理财推文,通过创意小剧场形式生动讲解投资基础知识,线上投教栏目制作篇数累计已超百篇,覆盖超70万人次。另一方面线下积极组织参与“理财知识进社区”等活动,直面一线从业人员及广大群众宣传金融理财知识,传递理性投资观念。
以产品服务为载体
增强理财业务便利性
为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方便投资者申购赎回并合理地安排申赎周期,宁银理财在产品形态上常态化供应封闭式产品的同时,布局了短持、日开、定开、定申定赎等多种形态开放式产品,并进一步多维度挖掘创新完成目标盈、日申季赎、客户周期型等新形态产品落地,为客户提供了更为灵活的产品申赎计划与投资周期安排。在产品功能上,宁银理财已开发上线直销App,打破银行间壁垒,为客户提供便利理财服务。在产品展示上,宁银理财协助主要代销渠道上线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测算依据、产品特色、业绩走势等功能,完整、准确地向投资者宣传展示产品信息,帮助客户降低了决策难度,持续优化客户理财购买体验。
深耕五载再出发,逐梦远行正当时。一路走来,宁银理财始终遵循“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致力于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未来,宁银理财也将继续守牢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时刻牢记受托者的责任,夯实基础、练好内功,心无旁骛、笃定前行,筑牢核心竞争优势,切实提升服务质效,一往无前,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宁银力量。
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