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诸多重磅信号,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了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除了给来年中国经济定调,也是观察中国经济宏观管理思路趋势的绝佳窗口。
具体来看,备受关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表述上有了一定的变化。
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从“稳健”到“适度宽松”,政策如此安排自然富有深意。
这些深意与当前经济形势紧密相连。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百姓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清楚地看到外部环境与内部经济的双重压力,要直面现实就要努力破解压力,迎难而上。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就是通盘考虑,而不是各干各的。在做任何一个政策选择时,都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才能给经济增长释放更多空间,创造更多信心。
事实上,自今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不断放出,多项重磅举措火速落地,已经有效提振了社会信心。
财政政策“更加”两个字,突出了力度加码和时效的紧迫性,两者相配才能积极有为。
对应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更有利于和财政政策打出配合,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降低全社会的融资成本,为大力促消费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围绕具体实操,会议也明确了具体实操点。
比如,财政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货币则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等。
点对点,让财政和货币配合方向清晰明了,着力点坚实有力。中国经济不唯速度论,需要财政政策加速落地,货币政策有效兑现,从而释放空间,更需要改革层层推进攻坚克难。
中国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增长动能不会一蹴而就。叠加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下行压力,增强信心和底气的根源依然是结构性改革。
外在时时变化,内在也要更新。在年度重点任务中,会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在宏观政策加码加力的同时,归根结底要通过改革提效来实现经济效率的提升。继续依靠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激活微观主体活力,通过改革激发市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
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等提上日程,这些新举措都是在完善市场,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以改革为圆心,理解今年经济工作会的思路,让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是提振经济释放的最佳预期。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