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市场20多年,养乐多不好卖了。近日,日本养乐多本社决定将上海工厂的生产任务迁移至中国境内的其他生产基地,具体包括天津工厂和无锡工厂等。12月11日,养乐多中国向北京商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养乐多关闭上海工厂,是基于多方考量,随着同类益生菌产品不断丰富,其原有的发展策略已经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变化,在销量不断下滑的情况下,收缩也是坚持长期主义的一种策略。
无锡工厂接管
一纸公告,揭开了养乐多在中国市场调整的序幕。
12月6日,日本养乐多本社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该公司正在进行业务重组,作为其中的一环,具有制造和销售功能的上海养乐多乳品有限公司将启动解散程序。颇受关注的是,运营了20多年的养乐多上海工厂,正式结束了它的使命。
官网信息显示,养乐多于2002年来到中国,从广州开始推广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最初的名称叫益力多。2003年,养乐多进入上海市场,并以养乐多的名称发展。直到今天,养乐多中国已经拥有53家公司。在上海工厂关闭后,养乐多目前在国内还有广州(2处)、天津、无锡(2处)、佛山6处生产基地。
相较于广州、天津、佛山等较远的工厂,无锡工厂可能是接管上海工厂生产任务的最合适选择。
12月11日,对于上海工厂关闭后,华东地区的配送问题,养乐多中国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原来上海工厂生产的养乐多将集中在无锡工厂生产,我们将通过提高生产线的设备运转率,应对当前情况。为保证食品安全及产品的活菌数,每一瓶养乐多的运输销售环节,全程实施冷链管理,确保产品的高品质”。
“截至2024年9月底(三季度),上海养乐多的员工人数为315名,其中销售人员将大部分被接管。”养乐多中国方面表示,“由于工厂关闭,工厂员工将大多数解除劳动合同,并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补偿。”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养乐多在中国市场的日销量为469.4万瓶。但2023年1—9月,养乐多在中国市场的日销售量为307.3万瓶,降幅近35%。据养乐多中国方面透露,上海工厂关闭前,可生产170万瓶/天,主要生产养乐多活菌型乳酸菌乳饮品。
益生菌饮料激战
解散上海工厂,不代表放弃中国市场。来自码上赢的“2022年及2023年乳酸菌饮料类目的CR10集团及市场份额变动情况”显示,养乐多依然处于市场份额头部。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养乐多在中国的年销售额达到了65亿元,占据了23%的市场份额。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无论是养乐多还是明治乳业,日本的食品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它们在中国坚持长期主义,深耕渠道”。今年5月24日,养乐多中国尝试在线下渠道正式开售最新口味的产品蜜桃味养乐多,这款蜜桃味新品全称是活菌型乳酸菌富含铁乳饮品(蜜桃味),这是养乐多在进入中国市场22年来推出的第四款新品。
这两年,益生菌行业竞争加剧,头部品牌也面临压力。
马上赢发布的乳酸菌品类相关数据显示,乳酸菌饮料类目自2022年至2024年一季度,整体呈现出均价、份额双双下滑的趋势。在2023年乳酸菌饮料市场前十品牌的份额变化中,养乐多排名第一、蒙牛排名第二、娃哈哈排名第四,均出现市场份额下滑的情况。
“养乐多之所以在华销量下滑,主要原因是益生菌产品重营销、更新快,而养乐多的产品比较单一、迭代缓慢,所以受到各种益生菌饮料的蚕食。”宋亮指出,“益生菌产品覆盖吃、喝、用等各方面,产品形态丰富多样,消费者也分不清好坏。不光是养乐多,就连龙头企业推出的新产品,也在被新品牌蚕食,特别是带有流量、细分的,具有网红属性的个性化产品和品牌,通过私域、新零售等模式冲击着现有的市场。”
在中国市场,养乐多的对手越来越多,让这个老牌企业难以招架。2011年,蒙牛和伊利先后推出低温乳酸菌饮料优益C和每益添;2014年,娃哈哈、洽洽入局,还有康师傅推出的“小酪多多”以及已经上市的“乳酸菌第一股”均瑶健康等。
晶捷互动创始人品牌战略专家陈晶晶表示,“随着电商的崛起,直播购物和社交平台的‘种草’购物成为新的销售渠道,但养乐多还比较依赖于传统的零售渠道,错失了借助社交媒体与年轻人,以及低线级城市消费者直接沟通、销售、反馈的机会,因此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销量也断崖式下降”。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要想在中国消费市场站稳脚跟,仅仅有品牌知名度是不够的,还需要针对消费者痛点不断创新产品,提升渠道把控能力与极致性价比,积极拥抱新的媒体与营销方式,才能保证品牌成为市场上最强劲的竞争者。”陈晶晶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孔文燮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