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经济的聚光灯下,降准何时“登台”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随着11月制造业PMI数据的持续回暖,以及近期创新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采用,市场对于降准的预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尽管有声音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下,降准并非燃眉之急,但在多重因素的交织下,年底择机降准依旧可期。
首先,从PMI的“晴雨表”中,可以窥见制造业的活力正在逐步释放,但生产端的景气度整体好于需求端,这意味着需求端仍有待进一步的政策“加油”。
其次,当前国内通胀的持续走低,CPI和PPI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为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提供了空间。降准,作为提振信心、刺激需求的有效手段,自然成为了当前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它不仅能够为企业“减负”,还能为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
与此同时,12月政府债供给的压力、MLF的到期以及季节性因素等多重挑战,使得资金利率面临中枢抬升、波动加大的风险,这进一步凸显了降准的必要性。降准如同一场“及时雨”,能够缓解资金市场的紧张情绪,为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当然,应对资金压力,降准并非唯一的选择。人民银行也曾动用创新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来应对资金压力。但降准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提供的流动性期限长、成本低,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当前商业银行净息差屡创新低的情况下,降准更是如同一剂“强心针”,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缓解其息差压力。
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在降准方面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而今年9月,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的前瞻性表态,更是为年底降准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他明确表示,在今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数次实施货币政策调整,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力推动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这些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随着国内地方债化债供应的放量,多地纷纷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助力宽财政发力,货币政策仍有必要继续采取支持性做法,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
支持性的货币政策仍需乘胜追击,年底择机降准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政策选项。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