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船票有望降至10万元 太空旅行常态化可期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关子辰 牛清妍 网编:王巍 2024-11-14

因在直播间出售原价150万元太空旅行船票而大火的深蓝航天,最近又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亮相。优惠后100万元一张的太空旅行船票到底什么人在买?什么时间能实现载人太空旅行?

11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对话深蓝航天副总经理郑泽,解析太空旅行如何实现常态化经营。郑泽介绍,2027年将正式实现载人太空旅行。随着可回收火箭这一技术的不断突破,重复利用火箭次数的增加将分摊大量成本,船票价格有望走向大众化。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还将继续卖票

自10月24日至今,时隔20天,郑泽仍不断收到新的购买咨询信息。

起初,在直播间预售2张船票是为了试水市场。郑泽记得,买下这2张船票的两位消费者都对太空旅行有浓厚兴趣,其中一位是“90后”计算机工程师。“目前阶段,有强烈体验意愿的大部分都是偏年轻的科技爱好者,他们非常关注国内外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深蓝航天之前,国内并无载人商业航天和“直播间卖太空船票”的先例。郑泽表示,他们希望通过2张预售船票“打探”民众的接受度和参与意向。

“上架4分钟即售罄”和源源不断的咨询信息让郑泽看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也坚定了他和团队持续研发、推广太空旅行这一项目的信心。他表示,本次出售的2027年首趟太空旅行共设置了4个乘客位,未来还将继续上架产品,将2张余票出售给公众。

在郑泽的讲述中,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将执行2027年太空旅行的亚轨道飞船是深蓝航天自主研发的“星云-1”可回收火箭和载人飞船,每次可搭载6名乘客,其中首趟航班包括2名工程师,而之后的每次发射包含1名安全员及5名乘客。

在火箭发射后,乘客将可以体验乘坐飞船和火箭进入太空。当高度超过70—80公里时,火箭发动机将被关闭,火箭利用惯性继续上升到100—120公里,随后开始降落并返回地表,全程历时12分钟左右。在此期间,游客将在太空中体验到约5分钟的失重感,还能看到地球的弧线表面。

在郑泽看来,尽管收获了一大波关注,但目前国内载人商业航天的市场规模很小,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成本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重复利用火箭摊薄成本

相比于拍卖出超1亿元的蓝色起源载人飞船船票和300多万元的维珍银河太空旅行票,深蓝航天的100万元船票明显更为实惠,但能负担得起百万量级船票的,依然局限在高收入的少数航天爱好者和发烧友中。

不过,郑泽也提到,深蓝航天会持续推动船票价格走向大众化。

郑泽认为,把船票价格“打下来”的关键有二:火箭回收技术的突破和太空旅行的大规模应用。显而易见,在载人商业航天刚起步、大规模应用无法实现的现阶段,火箭的回收和重复使用才是技术核心。

具体来看,与“神舟十九号”等载人航天工程不同,太空旅行属于消费类项目,达到商业化运营的条件需要通过重复利用运载工具来摊薄成本。

郑泽给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艘火箭的制造成本为4000万元,可重复使用次数为10次,那么将单次飞行的成本算作400万元,分摊到4位乘客身上就是100万元;而当可回收技术获得突破,能使其重复使用15次,单次飞行的成本就降至267万元左右,分摊到每位乘客身上的成本则降至约67万元。

“可回收次数越多,每次太空旅行的成本就会越低。”郑泽表示,未来火箭重复使用次数很可能会增至50次以上,相应地,太空旅行的船票价格将会逐步降低,理想的效果,最终或许能达到10万元以内。

除了分摊成本,深蓝航天也在降低可回收火箭的制造成本。

郑泽介绍,相比一次性火箭,可回收火箭的系统组成完全不同。一次性火箭的一级不需要回收,因此没有独立大脑,需要通过二级的大脑传达指令。而可回收火箭的一级和二级需要独自完成不同的任务,因此需要两个独立的控制系统,在研发和制造上更为复杂。

深蓝航天的应对措施是实现火箭全链条自主生产、制造和组装。郑泽表示,深蓝航天拥有总装基地、试车基地、飞行试验场、制造基地等。当所有链条都实现自主掌握时,成本预估能够压缩20%—40%。

郑泽以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3D打印技术为例介绍,由于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中间存在宽度1毫米左右的流道,传统人工往往需要先加工一块材料,然后在上面挖槽,最后将两块材料扣上。而3D打印可以将中间的流道和孔洞打印出来,相比完全人工生产,能够节省约10%—20%的成本。

设计冗余措施保障安全

根据深蓝航天的计划,为保证2027年的太空旅行顺利进行,在其间的三年里,深蓝航天还将反复试飞“星云-1”。

郑泽表示,随着“星云-1”一子级回收着陆段系统联调和落震、三机动力系统试车等多个环节的试验取得成功,目前在可回收火箭技术方面已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挑战,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是通过反复试验进一步寻找产品的“bug”,进行持续的升级优化。

“预计今年11月底还将进行一次试飞,后续每年将以5—10次的体量来试飞。”郑泽透露。

郑泽对不久后的太空旅行充满期待。在他的构想中,包含太空旅行在内的载人商业航天蕴含着巨大的消费空间。

“太空旅行的常态化运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随着太空旅行的不断实践,基于可回收火箭技术还将诞生更多商业模式和服务产品。”郑泽表示,火箭发射后运行的轨道并不是固定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新疆发射,飞越整个北部地区到东北降落,或者斜跨整个中国到海南降落,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在基础建设方面,火箭的发射场需要加注燃料的设备、发射塔架以及多种检测装备;回收厂只需要一个草坪和一些简易的回收测试装备。郑泽介绍,相比于入轨火箭的发射场,“星云-1”这种亚轨道飞行火箭发射场的建造更加简单,其投入和技术难度更小。

除此之外,郑泽也强调了深蓝航天对于太空旅行安全的重视。从研发生产到试飞环节,他和团队做了多种安全保障,包括设计多个火箭发动机、降落伞等冗余安全措施,以及极端环境飞行和紧急避险功能测试等。同时,深蓝航天也与两位购买船票的乘客保持联系,给他们进行安全应急培训,督促他们保持身体健康,并为其购买意外保险。

“要实现商业化运营,就要让客户相信并认可我们提供的商业航天服务。这样才能在顺利完成首次飞行后收获更多订单,进一步推动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进程。”郑泽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关子辰 牛清妍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