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时尚频道

2024进博会|专访蔻驰中国CEO:侧重年轻客群 持续合作本土艺术家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蔺雨葳 网编:刘一博 2024-11-08

11月8日,蔻驰中国区总裁李丽安(Liliana Lucioni)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在中国市场的创新和本土化策略,蔻驰注重了解本土趋势和消费者需求,中国市场呈现多元化、高端化的特点,未来品牌将继续开设门店,并将千禧一代作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进一步加深与年轻消费者的互动。

蔺雨葳拍

六上进博会 创新是关键词

“创新和变革是我们进博会的关键词,”李丽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进博会这个平台,品牌方可以带来新的产品和想法。这是蔻驰连续六次参加进博会,每年我们都会带来新展品,也需要比前一年做得更好。”

本届进博会上,蔻驰全球首发绗缝链条Tabby手袋(Quilted Chain Tabby)的全新系列,展区空间以“the COACH tabby shop”为主题,展区设计亦为全球首秀。此外,自全国首家蔻驰咖啡馆于今年7月在上海南京东路开业后,蔻驰咖啡体验也首次登陆进博会展台。

在李丽安的描述中,她将蔻驰定义为“生活方式”品牌,而咖啡厅的开设,也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定位,“蔻驰是一个真正的生活方式品牌,我们在手袋和其他品类上都有很强的表现,品牌业务在各个触点上也非常均衡”。

近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蔻驰也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其中一个新尝试就是涉足餐饮行业,蔻驰咖啡南京东路店为消费者提供了近30款餐饮产品,包括咖啡饮品和甜品,价格区间在20元到78元之间。此外,还有T恤衫、笔记本、保温杯等咖啡周边产品。早在今年3月份,蔻驰就已经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开设了其首家餐厅,当时曾配套开了一家蔻驰咖啡店。

在一系列的举措下,蔻驰也成为泰佩思琦Tapestry集团旗下增长态势最好的品牌。11月7日晚,蔻驰母公司Tapestry集团公布2025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期内营收为15.1亿美元,同比持平,分析师预期为14.7亿美元;调整后每股盈利1.02美元,分析师预期为95美分。期内蔻驰品牌销售额增长1%,抵消部分Kate Spade品牌销售额下降7%的影响。

近年来,奢侈品牌开设咖啡厅愈发常见。2023年6月,Maison Margiela在北京开设了Maison Margiela café 北京首店;今年7月,LV路易威登在北京798、亮马河、国贸以及鼓楼推出“北京范儿”限时空间,并联合咖啡品牌%Arabica推出特调饮品;今年8月,由Miss Dior和Grid Coffee共同呈现的快闪空间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线。

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指出,相较于过往动辄上万元的品牌联名,几十元一杯的咖啡更容易满足年轻消费者对新鲜感和创新的需求,这也体现出奢侈品品牌对年轻消费者的“拉拢”。

本土化发展 加大年轻艺术家合作

在雅加达开店时,蔻驰品牌全球CEO托德·凯恩曾表示,在印尼开设第一家蔻驰餐厅和咖啡馆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国家拥有大约一半的Z世代年轻人。

不断靠近并理解年轻客群显然是蔻驰笃行的策略,“我们希望每一位加入蔻驰的消费者都能真正接受‘表达式奢华(expressive luxury)’的概念,这意味着我们鼓励消费者自由地表达自我,而不一定非需要通过背一个价值5万元的包来让自己感觉良好”,李丽安认为,品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真正理解消费者的需求,“蔻驰在中国市场的策略首先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同时,中国市场的客户呈现多元化和高端化的特点,我们要足够了解本土趋势,并通过中国艺术家们不断汲取灵感。”

李丽安表示,“蔻驰在中国有将近300家门店,门店网络规模很大,接下来会持续开设新店,尤其会侧重新时代的年轻群体。”为更多地触达年轻消费者和艺术家,蔻驰启动了“青年画师计划”,首批蔻驰“青年画师计划”吸引了50余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学子的加入。自9月以来,品牌携手高校青年设计人才,在全国30余座城市的70多家店铺内设立画师工作坊,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青年设计师们与消费者展开合作共创,为到店消费者手工绘制皮牌,“以后会有更多和大学生艺术家的合作”,李丽安表示。

在2024财年全年财报中,Tapestry集团就曾多次提及对Z世代的关注,品牌在北美一年内获得了超过650万新客户,其中一半以上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而早在2024财年第三季度,Tapestry集团首席执行官Joanne Crevoiserat就曾表示,蔻驰吸引了80万的新消费者,其中60%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

时尚领域专家张培英认为,年轻客群的生命力强,消费周期也比较长久,这有利于品牌长期稳定地占有市场份额。同时,年轻消费者的社交和分享欲比较活跃,容易给品牌带来更多曝光,所以也是大多数品牌重视的群体。

张培英进一步指出,年轻消费者特别是千禧年以后的年轻人,消费呈现个性化、理性化的趋势,他们花钱强调物有所值,更强调能够符合自身兴趣,“在这方面其实对于很多奢侈品以及轻奢品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北京商报记者 蔺雨葳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