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经频道

【西街观察】“双十一”别让套路挡出路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要闻新闻中心 2024-11-03

“双11”火热进行期间,相关的吐槽也频频登录热搜。

11月2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文,要求交易平台、入网经营者、直播电商、MCN机构在“双11”“双12”期间,禁止虚假打折、价格先升后降等违法行为。

吐槽最集中的,是预售价反而比现售价还贵。消费者提前付定金,苦等这么久,结果还买贵了。说好的优惠变成了“隐藏款”,反而比普通用户享受的优惠更少。

除了预售价格和“杀熟”问题,“双11”的各种规则也让人眼花缭乱。

平台券、红包雨、满减、尾款、定金、预售、直播间优惠……这些看似优惠的活动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计算和规则,以及时不时“看人下菜碟”的套路。

套路之下,渐渐模糊了出路。

作为最经典的电商购物节,“双11”曾是购物者的狂欢盛宴,大家不必烧脑也不用费尽心思,便可获得实实在在的优惠,与它高度关联的词汇是剁手、囤货、机不可失。

然而,走过一年又一年的“双11”,却仿佛变成了一个充满陷阱的迷宫,让消费者晕头转向,稍不留意就掉进了商家精心设计的价格陷阱里。

造成“双11”越跑越偏的原因,一方面是行业内卷,大促常态化,复杂计算的集中式大促,逐渐被简单的日常低价消解,大大削弱了“双11”本身的稀缺性和优惠力度。

另一方面,电商对用户争夺早就进入存量时代,消费者心态逐渐理智,积极性大不如前,对大促商品本身与优惠力度要求更高。

面对史上最长的“双11”购物节,给予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不升反降,只会让后者购物热情和积极性遭遇双杀。

这便与“双11”设计初衷相违背。电商造节最简单的商业原理,无非是通过预售制会员制,让消费者产生“占便宜”的消费心理,提高购物热情,拉高购物欲望,从而创造更多销售额。

电商基本盘稳定增长,销售数据不会太差。但,“双11”与当初的自己渐渐分道扬镳,消费者也对购物节产生累觉不爱的倦怠感。

长此以往,这样的倦怠感,会让整个电商购物环境变得逼仄和压抑。过去一年,仅退款、全网最低价、无理由退换货,已经让商家们疲于应对,也让电商平台陷入激烈内卷。

无论是平台、商家,还是消费者,彼此之间都不是一场短跑竞赛,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八年前,“双11”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人们相信这个数字迟早会破万亿。后来,“双11”不再公布销售额,也开始变得静悄悄。

玩家多了,环境变了,赢家少了。反思“双11”,应该看到电商购物的本质仍然是以诚相待,寻求共赢。

“双11”的时代在一点点褪色,时代里的“双11”可能也会渐渐被取代,但消费者不被坑、商家不被伤、平台不忘本,这些底线不应该被抛弃。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