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试点再迎新进展。10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鸿蒙10月22日晚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已搭建元服务开放生态,数字人民币也在其列。这意味着,鸿蒙用户无需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就可以使用相应的服务,真正做到拿到手机就能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免下载App就能支付的关键原因是数字人民币在业内首创推出了组件化服务,并率先在鸿蒙系统部署,创新实现法定数字货币功能与手机系统的深度融合。
不用下载App就能支付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近期数字人民币创造性地推出了组件化服务并率先在鸿蒙系统部署,将数字人民币的基础服务能力内置到鸿蒙系统中,从而提供系统级的安全便捷的数字人民币服务,有效降低数字人民币在鸿蒙系统上的开发成本和使用门槛。
“从开发者的角度讲,组件化就像是系统提供了一个拎包入住的精装修房屋,技术人员进行适配就能满足不同App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的需求。”一位技术开发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从用户感知看,鸿蒙用户在商户端付款时,如选择数字人民币支付,可直接拉起组件化里的数字人民币收银台进行线上付款,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提前下载数字人民币App,真正做到“拿到手机就能用”的丝滑体验。而且,若该鸿蒙用户名下有多台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可支持同时登录使用数字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将数字人民币的基础服务能力内嵌到鸿蒙系统中,只是数字人民币组件化服务的第一步尝试。据悉,后续数字人民币将进一步提升组件化服务水平,将数字人民币服务能力内嵌于智能物联网的芯片、模组、设备、操作系统等底层平台上,实现数字人民币与智能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从而在技术上支撑生态拓展,实现“支付无界限”。
拓展数字人民币“生态圈”
在与鸿蒙系统合作方面,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数字人民币将加强与鸿蒙系统深度融合,丰富数字人民币钱包应用和管理功能,共同研发金融中间件,支持与其他金融应用的交互,从而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数字人民币服务。
同时,提升风险监测和风险防控能力,使用安全检测技术确保手机运行环境的真实可信,在保护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数字人民币的央行穿透式监管能力,实现全过程的业务管理以及风险防控。此外,数字人民币将助力鸿蒙做大做强生态圈的金融服务,通过数字人民币与开源鸿蒙的融合,覆盖更多的智能物联网设备。
通过与鸿蒙的合作,数字人民币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推进与其他国产手机厂商深入合作,实现数字人民币以组件化的形式内嵌在国产手机的底层操作系统上,构建适应数字人民币开放生态的央行端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与手机厂商、操作系统厂商的合作模式,打造协作共赢的生态,倡导集众智、采众长的理念,从而加速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
构建生态圈的同时,规范生态圈的工作也在同步开展。据悉,数研所正加强行业统筹指导,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支撑、标准规范,明确业务管理要求,推动科技创新业务规范发展,防范业务风险。
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
数字人民币试点至今,范围已覆盖17个省(市),并在批发零售、餐饮文娱、教育医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
另在创新产品方面,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可支持合同自动和强制执行,实现资金定向拨付和监测,并已在预付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财政补贴等场景应用。截至2024年9月,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预付资金管理领域的产品——“元管家”已发生34.69万笔交易,交易金额逾5700万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数研所所长穆长春撰文也公开表态,将持续推动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立健全市场激励机制,夯实保障业务有序开展的制度基础,数字人民币将致力为商家和参与者降本增效。
后续,中国人民银行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监管、运营、自律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数字人民币组件化的推出,既是数字人民币的一次自主创新,也是紧跟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积极赋能国产手机操作系统,更体现了数字人民币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基础设施的厚度和广度决定了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董希淼建议,数字人民币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产品和服务,持续赋能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