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公共场所打卡,网红没有特权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张绪旺 网编:王巍 2024-10-17

公共场所打卡,一直是热门赛道,一直是敏感话题。最近几天,从千万大V司马南,到百万中V“麻辣烫”,再到不到十万粉丝的小V“小虎行”,接连三则直播争议都发生在卖场、机场等公共场所。

司马南直播被胖东来工作人员劝停,禁止任何直播活动,是出于对顾客隐私及人身安全的保护;“麻辣烫”偷拍其他旅客亲昵画面,不听劝阻拍摄安检过程,面临机场法务部门介入;“小虎行”强迫机场志愿者摘口罩,甚至醉酒状态下严重扰乱值机秩序,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处罚。

总结起来,不管大V中V小V,他们随意打开摄像头的喜好,对上述公共场所的管理方和其他参与者造成了困扰,连带着网友心理大不适。

直播的边界在哪里?按道理讲,网红要比普通网友熟稔得多。但现实相反,网红是最容易冲撞规则的人。因为他们知道,镜头+流量是莫大的诱惑,也是莫大的“特权”,常常沉湎于“粉丝说了算”的幻想之中。

惹众怒的网红,不是不知道边界在哪里,而是对规则选择性无视,并向人性和利益的下限试探——用侥幸心理,赌不当收益。哪怕走出室内来到公共场所,不仅不会有所收敛,反而因公共场所直播竞争激烈而剑走偏锋,唯恐不能博取眼球。

伴随直播功能的家喻户晓、产业效益的正向激励,民众对公共场所出现网红和直播,有了较大的容忍度,比如商场、景点、餐厅、机场、车站等等。为了展现建设成就、服务风貌,不少公众场所的管理方,会主动邀请网红来打卡、来直播。

网红打卡多了,就成了网红地点;网红地点越红,就吸引更多的网红前来……周而往复,流量、效益共同成长。但实现正向循环,有一个关键前提和一个核心目标:前提是安全有序,目标是大众口碑。

说破天,网红地点不是为网红而生,最终要服务普通消费者。只有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尊重管理者规则,尊重其他参与者利益,网红流量对运营水平的加持,才能实现公共场所口碑加分,实现对广泛消费者的吸引。

如今,打开手机就能直播的时代,主动也好被动也罢,民众很难与“曝光”绝缘。在流量短时爆发的网红地点和网红时段,比如淄博烧烤或哈尔滨出圈,小摊吃饭或者路上急行的你,大有可能进入别人的镜头。

再比如民法典对肖像权的界定,其中明确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公开他人肖像的范围,包括“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两相碰撞,更加要求公共场所的你我他,开直播的网红没有特权,被直播的民众谨言慎行。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