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增资动作频频。10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发布关于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消金”)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海尔消金成功增资5.9亿元。再往前看,南银法巴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在9月、10月相继增资2.15亿元、2.24亿元。
与此同时,围绕增强资本实力,消费金融公司也纷纷通过发行金融债、ABS等方式行动。10月14日,海尔消金拟发行“够花2024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业内看来,从增资到多种“补血”手段,有机构内需也有监管因素推动,将有助于消费金融公司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提升公司风险抵补能力
监管批复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关于增加注册资本的请示》(海消金〔2024〕96号)收悉。经审核,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15亿元人民币增至20.9亿元人民币,股东及股权比例保持不变。
早前,海尔消金的本轮增资事宜已完成工商变更。同时,据此前海尔消金发文,本次增资是以未分配利润5.9亿元转增注册资本金,股权结构保持不变。
公开信息显示,海尔消金第一大股东仍为海尔集团,持股比例30%。此外,北京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具建材广场有限公司、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逸荣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同赛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5%、19%、16%和1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要求将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从3亿元提高至10亿元;另一方面将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以压实股东责任。
由此,海尔消金已达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要求,但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仍待提升。在分析人士看来,海尔消金的此番增资,更关乎公司健康展业与抗风险能力的增强。
2021—2023年年报显示,海尔消金营收与净利润逐年增长,业绩规模在31家持牌消金公司中排名居中。不过三年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72%、10.51%和9.69%,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76%、11.58%和10.75%,多项抗风险指标呈逐年下滑趋势,资本补充压力迫切。
“增加注册资本可以提高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使其有更多的资金来应对潜在的风险,避免消费金融公司由于业务模式和结构单一,导致资本消耗较快。”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说道。
同时,增资也是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使消费金融公司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扩大业务规模。资本实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海尔消金在消费金融行业中提升地位和影响力。
“本次增资主要为增强资本实力,提升公司风险抵补能力,支持业务快速发展和科技能力的持续升级。”海尔消金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次增资是以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金,也体现了股东对公司发展的高度认可和战略坚定,希望通过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以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过程中发挥更大效能。
消费金融增资“赶考潮”持续
海尔消金增资获批是行业资本实力提升的一个缩影。近两月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消息不断。
10月1日,长沙银行公告称已收到监管批复,同意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9亿元增加至11.24亿元。
与海尔消金增资后的股权结构保持不变相比,此番操作后,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在一跃超过10亿元注册资本门槛的同时,主要出资人长沙银行的出资比例增至56.66%。此外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26.43%,长沙通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16.91%。
9月,南银法巴消费金融也收到监管批复,同意其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52.15亿元。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的增资则来自于新股东“输血”:新增国际金融公司(IFC)出资2.15亿元,出资比例4.12%。此番调整后,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将拥有4名股东,南京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集团分别持股64.16%、29.99%、1.73%。
增资动作背后,是消费金融公司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增强资本实力、支持业务发展的战略考量。随着注册资本的增加,消费金融公司也将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
在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多家消金公司纷纷行动,呈现出增资规模较大、增资方式多样、增资目的明确的特点,显示出消金公司对提升资本实力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对最低注册资本、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的两条“红线”要求,也间接带来消费金融公司增资路径的分化。业内分析指出,对于第一条“规模”类红线,主要影响的是尾部消金机构;第二条“红线”则相反,相较而言尾部消金机构股东数量少,大股东的话语权更为明显,而一、二梯队尤其是头部消金的参与股东数量众多,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因此头部、腰部机构在主要出资人比例方面行动迟缓。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预计,持牌消费金融“赶考潮”在年底前仍将持续。而对于那些两条“红线”均已达标的消金机构如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出于自身业务的发展需要,也会跟着这波“赶考潮”增强资本实力。
ABS、金融债“充能补血”
而除了增资,消费金融公司也在积极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金融债等方式为自身“充能”。
今年8月,根据中国货币网信息,海尔消金成功发行了规模达15亿元的2024年第一期金融债券;6月,中银消费金融披露2024年金融债券(第二期)发行结果公告指出,公司2024年第二期金融债券发行已经结束,发行总额为15亿元。至此,中银消费金融年内金融债发行规模达到30亿元。
2024年上半年,消费金融通过金融债券融资总规模达到250亿元,发单量、融资规模均创下历史新高。来到三季度,消费金融公司迎来金融债发行高峰,9家机构共发行229亿元规模金融债。
ABS也是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补血”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已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发行8期ABS,规模合计超百亿元。
“资产证券化、发行金融债对于增强资本实力,盘活存量信贷资产,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都有积极作用。我司已累计成功发行3期资产支持证券和1期金融债券,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且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来源,且平均融资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我司后续拟发行‘够花2024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总规模15亿元。”海尔消金方面表示。
在苏筱芮看来,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发行ABS、金融债,背后成因既有机构内需因素,也有外部监管鼓励因素,一方面有助于大幅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
王鹏则指出,多种融资方式将推动行业头部效应的进一步显现,优质消费金融公司有望通过创新融资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加速发展。同时,这也将促使整个行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从2024年持牌消费金融行业的业务动作,叠加监管部门年内发布的各类规范文件来看,展望未来,苏筱芮预计,后续持牌消费金融的业务理念将从追求规模到精耕存量,面向优质客群力争提升复贷率;同时继续加大资本补充力度,依照消金新规完善股东治理,通过主要出资人等实施增资举动。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