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养老频道

85.5万人将受益、首提养老服务生态圈,北京发布“老老人”服务保障二十条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 网编:产经新闻中心 2024-10-09

伴随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中国人越来越长寿,我们身边的“老老人”,即80岁及以上高龄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老老人”基本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10月9日,北京市民政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在六个方面推出20条措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统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广覆盖、高质量、社会化、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新机制新模式,提升“老老人”服务保障水平。

图片来源:记者拍摄

六个方面20条措施

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包括六个方面20条措施。其中,在加强“老老人”需求调查和兜底保障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建立“老老人”养老需求调查和分析机制,定期发布“老老人”服务统计数据和本市养老机构平均收费价格。同时,优化“老老人”补贴津贴制度,推动补贴津贴向“老老人”中的重点群体服务聚焦。

在优化“老老人”服务设施功能布局方面,《若干措施》明确,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老老人”分布等因素,精准布局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开展老旧小区养老设施补短板行动,对养老服务功能不足的地区,采取置换、购置、租赁等方式加强服务供给。

在扩大“老老人”普惠服务供给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养老服务经营主体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引入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高、能力强、规模化运营的行业企业。同时,依托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织密养老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养老助餐经营主体多元化、连锁化运营,因地制宜推行“中央厨房+社区配送”等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打造智慧用餐场景,优化老年人支付方式。

在完善“老老人”医疗服务供给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更好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用,健全老年人基础病等健康信息档案,优先为“老老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开展居家医疗服务。

在推进“老老人”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方面,《若干措施》明确,加强对养老服务领域新技术研发、场景建设、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支持,积极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重点支持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

政策覆盖85.5万老年人

高龄老年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是养老服务的重中之重。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介绍,为确保养老服务工作重点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北京市80岁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也参照本政策执行。

来自北京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共有“老老人”69.8万人,其中,高龄失能老人16.36万人(经能力评估为失能老人的15.3万人、重度残疾的1.06万人),占比23.44%;高龄自理老年人53.44万人,占比76.56%。同时,还有80岁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15.7万人。为此,政策覆盖范围老年人共约85.5万人。

郭汉桥表示,“老老人”基本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对照护者来说,“老老人”家属无论在生理、心理、工作、生活、时间、精力等各方面,压力都显著增加,“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正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正因此,“老老人”照料是养老服务之刚需,也是当下许多人对养老焦虑之所在。

“我们制定‘老老人’服务保障政策主要有四点考虑。”郭汉桥介绍,第一,突出资源统筹调配,坚持需求导向,把更多养老服务资源向‘老老人’聚焦;第二,突出发挥市场作用,加快培育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经营主体,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好供需匹配问题;第三,突出医养协同发展,打通医疗和养老衔接环节的堵点断点;第四,突出要素支撑保障,从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首提养老服务生态圈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政策创新也颇具看点。郭汉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若干措施》除优化“老老人”补贴津贴制度、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深化“老老人”医养协同发展外,还提出要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网络,首次提出以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为牵引,强化养老服务中心的资源统筹和服务调度功能、养老服务驿站的延伸网点功能、专业服务商的协同服务功能,推动形成共生发展的养老服务生态圈。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的计划,下一步将瞄准“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刚性需求,进一步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网络,持续扩大居家照护服务供给。

郭汉桥表示,首先将加强“老老人”需求调查。建立“老老人”养老需求调查和分析机制,全面摸清“老老人”分布状况和服务需求。依托北京养老服务“一网一端一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对“老老人”精准画像和服务跟踪分析。

同时,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网络。统筹考虑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老老人”分布等因素,精准布局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依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逐步整合辖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康复护理、助浴陪诊、家政维修等各类专业养老服务商,构建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伸网点,加盟专业服务商为协同网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协同,覆盖区、街(乡镇)、社区(村)全域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此外,还将强化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聚焦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加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供给,规范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居家上门服务标准。强化养老机构对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供给,规范设置护理型床位,推动开辟失智照护专区,提高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保障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文并摄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