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频道

太美医疗科技上市首日破发,腾讯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王寅浩 网编:产经新闻中心 2024-10-08

闯关科创板失利,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美医疗科技”)圆梦港股。10月8日,太美医疗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13港元/股。不过,上市首日即破发,太美医疗科技开盘价为11.24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13.5%。截至下午收盘,太美医疗科技收报9.2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29.23%。

自2013年成立以来,太美医疗科技受到多方资本的青睐,在IPO之前经历了8轮融资。IPO前,太美医疗科技创始人赵璐合计控制太美医疗科技约33%股权;腾讯持股约10.43%,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早在2021年,太美医疗科技就曾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但2023年3月IPO未能过会,最终选择了转战港股。然而成功登陆港交所背后,太美医疗科技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太美医疗科技2021年、2022年、2023年经营亏损分别为5.06亿元、4.43亿元、3.97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4.8亿元、4.23亿元、3.56亿元。

同花顺App截图

 较发行价下跌29.23%

自2013年成立以来,太美医疗科技受到多方资本的青睐,在IPO之前经历了8轮融资。其中,2017年完成C轮1亿元融资;2018年完成D轮3亿元融资;2019年10月,太美医疗科技宣布完成总额6.23亿元的E轮和E+轮融资,分别由老虎环球基金与腾讯领投,软银中国、晨兴资本、凯风创投、赛富投资基金、浙商创投、常春藤资本等跟投。

2020年10月,太美医疗科技宣布完成10.7亿元F轮融资。此次融资由腾讯、高瓴创投、云锋基金等领投,晨兴资本、经纬中国、浙商创投、软银中国、凯风创投、常春藤资本、未来启创基金、凡卓资本跟投,投后估值约为81亿元。

而如今上市后,却形成估值倒挂。上市首日即破发,太美医疗科技开盘价为11.24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13.5%。截至下午收盘,太美医疗科技收报9.2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29.23%。

IPO前,太美医疗科技创始人赵璐持股17.29%;同时,赵璐通过持股平台上海小橘、上海昆锐、新余浩霖、新余深空、新余七武士、舟山忆瑾、新余诺铭、新余星盟、软素企管控制公司部分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约16%。赵璐合计控制太美医疗科技约33%股权。此外,腾讯和经纬创投是两大最重要的外部股东,其中腾讯持股10.43%,为第一大外部股东;经纬创投持股为9.38%。

尚未扭亏为盈

招股书显示,太美医疗科技是一家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和服务覆盖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市场营销等环节,客户对象以制药企业、研究机构为主。

按照灼识咨询的数据,以2023年的收入计算,太美医疗科技是中国生命科学研发和营销领域最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截至2024年3月31日,太美医疗科技已经为1400多家医药企业及受托研究机构提供服务,覆盖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及国内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中的90家。

但可以看到,即便带着“国内领域最大”的标签,2023年太美医疗科技的收入规模也仅为5.7亿元,且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招股书显示,太美医疗科技在2021—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持续亏损。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太美医疗科技实现收入分别约为4.66亿元、5.49亿元、5.73亿元及1.32亿元。同期,年内亏损分别约为4.8亿元、4.23亿元、3.56亿元及1.18亿元。

太美医疗科技也强调,“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于可预见的未来(包括2024年),公司将继续处于亏损状态,届时公司将继续产生经营现金流出”。

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太美医疗科技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18亿元、3.29亿元、3.51亿元及1.13亿元。

各项成本居高不下,是造成太美医疗科技持续亏损的重要原因。2021—2023年,太美医疗科技销售开支和行政开支合计分别为4.46亿元、4.74亿元及4.19亿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95.8%、86.2%及73.13%。

毛利率方面,尽管太美医疗科技加强了成本管控,但其毛利率仍呈现出下降趋势。2021—2023年,太美医疗科技毛利率分别为35.3%、33.8%、31.2%。

就业绩亏损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太美医疗科技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应。

医疗SaaS企业困局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太美医疗科技所面临的盈利困局,也是医疗SaaS企业的普遍问题。当前,医疗SaaS企业在运营中普遍遭遇获客成本高昂、经营管理模式粗放等难题。此外,SaaS产业的服务生态尚不成熟,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使得许多企业即便历经多年发展,仍难以达成正向现金流的目标。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太美医疗科技登陆港交所之前,港股已有智云健康、思派健康、医渡科技等医疗SaaS上市公司,但盈利者寥寥无几。

以智云健康为例,2024年上半年智云健康取得收入21.25亿元,同比增长17.9%;经调整净亏损3290.1万元,同比收窄44.1%。上市前三年,即2019年至2021年,智云健康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5亿元、6.36亿元、4.44亿元。上市后,智云健康2022年及2023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33亿元及7510万元。

经历2020年的估值高峰后,资本市场对医疗SaaS的热情也不再高涨。智云健康于2022年7月6日在港交所首发上市,发行价格为30.5港元/股。但截至10月8日收盘,智云健康的股价已经跌至1.92港元/股。上市之初173.45亿港元的市值,如今已不足1/10,最新市值仅11.27亿港元。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