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作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力抓手。
9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来到“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效专场,了解到北京市为擦亮“北京服务”品牌,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所做的有力举措。
“专精特新”高速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国家启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以来,经过五年发展,北京市目前已有专精特新企业8754家,数量增长14倍,梯队企业快速扩容。
其中的佼佼者是“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2020年底至今,北京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53家跃升至1035家,数量增长近20倍。
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表示,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小巨人”数量突破1000家的城市,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除了规模上的增长,科技水平上,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也走在最前沿。据悉,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近八成属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大高精尖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化特征明显,四成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占比在15%以上,14家专精特新企业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精特新企业以千分之四的数量贡献了超过中小企业四成的技术创新规模。
姜广智谈到,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依靠持续创新和精益求精形成了自己的“独门绝技”,近七成专精特新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配套,超五成企业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育中的“选苗育苗”
据北京市相关部门介绍,在培育助企方面,北京市实施了“筑根基、广聚苗;建模型、选好苗;精施策、优育苗”的总体思路,坚持敞口申报、达标即享的原则,最大范围地吸纳优质中小企业入群归队。
为强化源头培育,招揽更多的优质企业,北京市各区也出台了配套政策。朝阳区委常委、副区长舒毕磊在会上介绍称,朝阳区积极举办国际人才创新大会、“创客北京”大赛等前沿赛事,打造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创投会客厅”等品牌活动,挖潜更多的创新企业,支持优质人才、优质项目来到朝阳区发展。同时,朝阳区加强与北工大、北理工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近年来,朝阳区陆续投入建设了网易(北京)数字产业中心、北京数字人基地,启动星地AI应用孵化器,打造“医工创谷”孵化平台,强化科技孵化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巩固了科技企业基本盘、壮大了科技企业梯队。
选出好苗以后,如何育苗则成为关键。为此北京市建立了中小企业基础数据库,从企业资源、创新能力、成长潜力等方面构建评估模型,精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初创型企业纳入培育视线。
由于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不同,分级分类尤为重要。北京市针对处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不同梯级企业的发展定位及特点,分级分类精准施策,不断加速梯次转化效率,形成滚动发展、靶向培育格局。
展望未来,姜广智谈到,北京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发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优势,加力打造专精特新首善之都,力争年底实现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营收规模突破“1万亿”的两个“1万”目标。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