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通州万象汇开业成绩单,让北京各大商家眼前一亮。9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首开通州万象汇开业仅两天就吸引了近30万人次的客流量,销售额达2800余万元,多家商户开业首日销售额为全国第一。开业初期的人均消费处于行业高位,区域消费活力不断激发,可见,北京城市副中心商业版图的完善,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锦上添花。
通州迎高人气新商场
首开通州万象汇的开业,撬动了通州区消费力爆发。首开通州万象汇相关负责人透露,开业前两日,商场总销售额高达2800余万元,吸引了近30万人次的客流量。同时,9月20日,与项目接驳的东夏园地铁站首次出现破万吞吐量,进站7015人、出站6271人,同比上周五分别增长40.8%、66.4%。
北京商报记者粗略计算,若按照上述成绩单,首开通州万象汇的人均消费约为93.3元。有商场运营者透露,新项目开业前夕,会进行大量的资金及活动营销投入,来刺激业绩提升。对于一个区域综合型购物中心,日均销售额在800万—1000万元属于较好的收益效果,人均消费大约在60—80元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可见,首开通州万象汇93.3元的人均消费已经远超行业整体水平。
在品牌表现方面,首开通州万象汇多家品牌在全国门店中名列前茅,开业首日,12家店铺销售全国第一,37个品牌销售额北京市第一,81个品牌销售额通州区第一。
记者获悉,此次首开通州万象汇开业,新世纪青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青年星厨、徽苑及老墙根涮肉一并入驻该项目。新世纪青年总助张纵宇介绍,为了保障开业的供应情况,开业这几天,门店对经典、特色菜品臭鳜鱼、烤鸭等提前准备了200多份,许多菜品在当天下午便售罄,三家门店开业前三天每天排号达到300—400桌,均是各自品牌在全国门店的销售第一名。
据了解,位于城市副中心运河东大街与通济路交汇处的首开通州万象汇总建筑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商业空间包含地上7层、地下2层。该项目以“区域型一站式高品质购物中心”为定位,集购物零售、精品超市、美食餐饮、娱乐体验、文化创意、特色影城为一体,汇集260余家店铺,其中区域首店100家、高能级门店37家、定制门店5家,商业空间策划布局超5万平方米。
区域消费再度升级
开业当天,北京商报记者走访首开通州万象汇看到,该商场开业初期在零售、正餐方面推出“75团100”的代金券,饮品小食则有“25团50”的代金券。与此同时,零售、数码、家用消费单笔实付满3000元返200元无门槛券,餐饮部分品牌单笔实付满100元返两张50元餐饮券,黄金品牌则推出了力度不一的克减活动。
与不久前刚刚开业的望京万象汇相比,此次首开通州万象汇开业补贴力度在餐饮、零售上高于望京项目。北京望京万象汇公众号显示,在8月24日—9月1日的焕新启幕初期,小额餐饮代金券为“35团50”、零售代金券为“80团100”的标准。
可见,相似的项目在不同区位的开业初期活动补贴力度中,仍有较大的差异。有北京区域型商场负责人透露,开业商场成绩单与集团总部在开业活动中投放补贴的力度有关。较大力度的补贴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购物,例如,通过直接的价格补贴,降低商品价格,使消费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从而增加购买意愿。同时,补贴力度大也有助于提升商场的知名度和口碑。消费者在享受补贴的同时,会对商场产生好感,更有可能向他人推荐。这有助于扩大商场的客户群体,为后续的经营打下良好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具有强大的消费潜力,这也是让很多商业项目舍得下大手笔的原因之一。
通州的商业版图正不断丰富多元起来,区域消费的潜力也尽数展现。“入驻首开通州万象汇,我们主要是看中通州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张纵宇表示,三个品牌门店的消费客群除了通州区居民外,还有不少来自北三县燕郊、大厂及廊坊的客群。他表示,接下来,旗下位于通州区的各个门店还将进行联动经营,并保证菜品品质的稳定。
此前,通州区主要以社区商业供给为主,近几年来,区域商业发展提速,落地了爱琴海购物公园、新光大大融城、远洋乐堤港等一批新项目。接下来,还有D.P.ONE源·心、“湾里”小镇等项目待开业。
通州区商务局局长杨希介绍,近几年,通州区抓住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利契机,集聚消费新场景,消费供给不断升级。目前,通州区大型商业设施为11个,面积达64万平方米;在建商业项目14个,商业面积近120万平方米。
加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首开通州万象汇的开业,将有效增加区域消费供给、激活区域商业活力,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今年2月,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4年工作要点》,其中指出,在“营造城市消费新场景”方面,北京要加快打造一批消费标杆项目,推动永丰大悦城、首开通州万象汇等商业项目开业运营。
目前,爱琴海购物公园、远洋乐堤港、首开通州万象汇已经实现开门迎客,湾里项目总规模将近50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开业。
中际远大(北京)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赵理明表示,通州区有着较大的日常消费需求,而周边的商业供给仍有待提升。在商业供给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商业项目想要维持开业初期的表现,项目方及品牌还需结合项目体量锁定辐射范围内的消费客群,保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副中心拥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毗邻京津冀,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城市副中心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通州区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资金支持、空间供给、营商环境、人才服务等多维度全方位助力企业共享城市副中心发展的红利,全力打造综合成本最低、审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务最好的“三最”营商环境品牌。
杨希表示,下一步,通州将持续构建多层次特色化消费空间,深入推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加快谋划布局消费供给,打造特色消费场景,不断提升消费体验,充分激发消费潜能,努力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取得新的突破。
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 胡静蓉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