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频道

被蚂蚁集团全资收购,好大夫困在盈利难题中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王寅浩 网编:产经新闻中心 2024-09-18

好大夫在线被蚂蚁集团全资收购的传闻终于落地。9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互联网医疗企业好大夫在线的运营主体——互动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近日出现股东变动,股东已变更为蚂蚁集团旗下的上海云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雷军等股东退出,公司法人则变更为支付宝副总裁、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截至目前,双方均未公布交易细节。北京商报记者向蚂蚁集团和好大夫在线方面了解情况,双方均回应称“尚未有进一步消息披露”。

在此之前,市场上已有关于蚂蚁集团计划收购好大夫在线的传闻,且双方在今年6月底达成了一项业务合作。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收购好大夫在线并入支付宝的医疗健康事业部,标志着好大夫在线将成为蚂蚁集团大健康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也进一步显示了蚂蚁集团对在线医疗业务的重视。

企业官网截图

近百亿估值

好大夫在线,还是没有逃脱被收购的命运。

公开资料显示,好大夫在线成立于2006年,作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之一,好大夫在线已经在医院/医生信息查询、图文问诊、电话问诊、远程视频门诊、门诊精准预约、诊后疾病管理、家庭医生、疾病知识科普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截至2024年9月,好大夫在线收录了国内10000余家正规医院的94万名医生信息。其中,28万名医生在平台上实名注册,直接向患者提供线上医疗服务。在这些活跃医生中,三甲医院的医生比例占到73%。截至2024年9月,好大夫在线已累计服务超过8900万名患者。

随着蚂蚁集团入主,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最终告别了坚守18年的创业舞台。此前,好大夫在线在小米雷军、策源创投、腾讯、DCM创投、挚信资本、崇德投资等投资者的支持下,巅峰时期员工数量超过千人,估值近百亿元。

但高光时刻总是短暂的。过去一段时间,业界不断有传闻称好大夫在线正在寻求并购。早在2023年8月,有市场消息称,互联网大厂想收购好大夫在线,百度、京东健康等主动接触过好大夫在线,但是因为价格、业务融合、价值观匹配等因素,最终并没有达成合作。

今年4月,市场再次传出消息,阿里健康目前正与好大夫在线洽谈收购事宜,双方已就一些关键问题的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此前半年左右的时间,双方已经有过接触和谈判。时间来到8月,谈判方已由阿里健康转变为蚂蚁集团。

如今,好大夫在线的运营主体发生工商变更,也意味着上述收购由传闻变为现实。

截至目前,双方均未公布交易细节。北京商报记者也向蚂蚁集团和好大夫在线方面了解相关情况,双方均回应称“尚未有进一步消息披露”。

被收购背后

 在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看来,蚂蚁集团此次收购好大夫在线,旨在增强其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实力。此前,蚂蚁集团的核心业务集中在支付领域,而在后续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其他金融机构纷纷将医疗服务视为关键的竞争优势。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收购好大夫在线并入支付宝的医疗健康事业部,标志着好大夫在线将成为蚂蚁集团大健康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也进一步显示了蚂蚁集团对在线医疗业务的重视。

伴随着被收购的传闻,是近年来好大夫在线多次裁员。2016年,好大夫在线被曝正在大幅裁员,裁员比例或达五成。如果按照整体裁员50%计算,好大夫在线800位员工最后将只剩400位。彼时好大夫在线方面回应称,该消息不属实,只是正常的人员调整。

2022年12月,好大夫在线宣布转型。在公司内部的公开信中,王航表示,好大夫在线即将进行战略及组织结构调整,具体方向就是从创业期的专注产研转型为市场开拓。希望能加强业务的抗风险能力,摆脱对融资的依赖,成为一家自负盈亏的企业。

次年6月,王航又在内部发出《公司最新情况说明》,称自2022年12月开始的一系列业务调整以来,公司亏损情况快速改善,但面对股东撤资、要求赎回的巨大压力,调整方案未达到预期。近期董事会召开后,公司策略上将砍掉线下重业务和团队,改用互联网拓展方式。

“问诊”盈利难题待解

从创始人的表态不难看出,盈利问题是好大夫在线被收购的主要原因。

2019年10月,王航在接受采访时仍坦承,“好大夫在线仍处于商业化探索的第一阶段,即打磨每一项产品和服务,并为之定价,远没到规模化盈利”。

商业化探索尚处于第一阶段,与好大夫在线的“三不做原则”有关。好大夫在线坚持“三不”:不赚取药品利润、不自建线下医院、不做医疗广告业务。在王航的计划中,始终恪守社会价值优先,坚持追求更良性、更长期、更健康的商业模式,拒绝以追求短期获利为目标、但可能对患者利益有伤害的模式。

但现实不会为情怀买单,盈利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挑战。

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医疗平台已形成了最主流的两条商业路径——“问诊”和“卖药”。其中,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为代表的企业属于前者,它们以医药电商为主营业务,率先实现盈利;而以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企业属于后者,它们专注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摸索商业模式。

截至目前,几乎所有的“问诊”企业都未能实现自我造血。例如,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第一只上市独角兽——平安好医生,十年累计亏损超70亿元,直至今年上半年才因费用投入下降实现扭亏为盈。

反观“卖药”企业,以阿里健康为例,2024财年,阿里健康全年营收270.26亿元,同比略增1%;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64.6%;经调整后利润净额14.3亿元,同比增长90.8%。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