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出现加速生产力发展,同样加快了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如今,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未来已来,科技金融落地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展开新篇章。
9月13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以“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变革与路径”为主题的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在北京首钢园区召开。多方观点认为,面对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科技金融置于“五篇大文章”首位的呼吁下,传统金融行业也在顺应时代潮流,适应行业的竞争,呼应市场的需求,不断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大模型嵌入沉浸式服务
在论坛上,多家银行金融机构齐聚,分享其数字化转型战略性目标以及科技金融的最新实践。
邮储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张兰英表示,邮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建设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另外一方面进行智能化传统银行的重塑。在应用大模型方面,邮储银行目前处于研发测试领域,在营销领域、客户服务领域、综合办公领域均有落地。其中,客服大模型重塑了手机银行沉浸式的数据交互体验,构建了打造手机银行智能的陪伴助理,进行个性化体验。此外,邮储银行的数据员工也已嵌入到线下ITM(互动交易模式)、线上App中。
兴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则形成了自身的“方法论”。兴业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陈翀表示,兴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为“企业级标准化”,目前,已通过手机银行,搭建数字兴业框架体系,形成“1+5+N”数字兴业体系,有效客户数超598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68%。开放银行API(银行应用程序接口)逾2000个,可以与各种生态产品进行互联,把兴业银行的产品服务嵌入,已连接的外部机构客户超9400个。
除了传统银行外,新网银行的成立几乎伴随着数字化基建进一步完善的大潮,作为新一代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依靠自身能力和知识的沉淀在大模型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及探索。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指出,对于小银行而言,应用大模型比较有挑战,其聚焦反欺诈风控、信用风险的评估,在业务流程中加入自动化、智能化的处理流程,提升银行应用效率、风险管控水平和决策能力。客服方面,大小模型联动多环节升级智能客服能力,实现了全面接管。
精准赋能科创企业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工作要做好“五篇大文章”,并将科技金融置于“五篇大文章”的首位。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加大信贷资源投入、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实施差异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设立专门部门或特色分支机构等方式,加强对相关业务的组织保障和资源倾斜,为广大银行机构指明了方向。
作为企业间接融资的主体,银行在助力科创企业发展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例如,民生银行正在积极探索赋能科创企业之路。民生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科技金融部/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鲲鹏认为,服务科创企业的过程对银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服务能力体现在精准积极地应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此外,银行传统信贷的关注点可能以财务数据资产抵押为主,但对于中小科创企业,还需要注意平衡好财务指标和成长性质”,杨鲲鹏强调,银行需要意识到在服务各方企业时,把成长性作为最重要的选择指标之一,这是理念上的一大突破。在大模型应用场景上,民生银行的“易创E贷”实现了贷前贷中贷后提效。经过一年的运行,贷款余额已超过80亿元。
城商行也开始了实践,华润银行推动基于云原生的基础架构的转型,支撑数据金融的发展。该行首席信息官张昕表示,数字化打造必须以客户业务为牵引,要打破过去的数据化、条线化走向企业技术和银行级平台的构建。
对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各家银行在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时,也产生了诸多思考。李秀生表示,大模型的出现,对于银行业的运作流程提出考验,让银行的产品、运营不止局限于在原先流程上叠加AI辅助,而是需要更大程度的革命和重塑。
在杨鲲鹏看来,当前背景对银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包括,客户行业专业壁垒高、需求多元化、公开渠道可得信息少,研判难度高、服务方案和业务策略需要持续动态优化等。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等金融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也将给未来行业、监管带来新的挑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直言,金融业存在的约束包括监管规则以及风险与责任边界。
展望未来,杨鲲鹏建议称,可以提高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业务必要数据的可得性,此外,适当增加监管弹性,鼓励银行推出更多更加契合科创企业需求的产品,并加大部分创新产品的试点范围。建立多层次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打造科技产业及企业数据基础平台,提高银政数据资源共享,规范对科创企业和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的管理。
北京商报记者 郝彦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