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重识金融科技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岳品瑜 董晗萱 网编:王巍 2024-09-13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有必要对金融科技进行重新认知。9月12日,在2024服贸会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上,对于金融科技发展的最新见解,产业各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论坛现场,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表示,金融科技强调“赋能”,而数字金融重视“驱动”,这是对数字化转型的截然不同的两个视角。

正如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兼秘书长陆书泽同样提到,“金融科技在塑造经济发展与繁荣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成为推动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元素”。

而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核心技术自研是其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石。会上,奇富科技CEO吴海生提到,奇富科技自成立以来,持续投入巨额研发资金,组建了超千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其中百余人专注于AI大模型的研究。

从技术的视角来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金融系统部CTO郑俊表示,现在要求以自主创新的技术奠定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发展根基,行业依赖一个全新的、安全的、可持续演进和发展的技术体系,来保证这条路走得通。

而在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看来,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快速,旺盛的业务创新需求对科技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对审慎”仍然是金融业当前应用大模型的关键词。在神州信息新动力数字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春雨看来,大模型落地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信任问题、数据质量等。

那么,金融业应该“无脑冲”大模型吗?中国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局长王怡建议到,商业银行布局人工智能的关键因素包括正确看待、做足准备、谨慎落地。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