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2024年半年报收官,17家A股城商行的业绩情况随之浮出水面。9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A股上市城商行业绩表现不一,多数维持正增长态势,个别营收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分化更为明显,17家银行中6家延续两位数增长,另有4家交出负增长“答卷”。
增速的差距也让17家城商行排名座次出现微调,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依旧位居营收、净利三甲,齐鲁银行则凭借高增速排名有所上升,郑州银行则排名后退。
而在布局零售转型的过程中,城商行之间零售指标分化显现,17家城商行中仅9家城商行保持个人贷款规模的增长,其余8家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业绩座次微调
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上半年业绩披露完毕。北京银行以3.95万亿元稳坐A股上市城商行资产规模头把交椅,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紧随其后,以总资产3.77万亿元、3.22万亿元位居第二、第三名,宁波银行资产总额增速最快,以11.88%的增速晋级3万亿元“俱乐部”。
从营收净利情况来看,上半年,A股上市城商行业绩表现不一,多数维持正增长态势,个别营收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分化则更为明显。
17家银行中,12家保持营收增长态势,其中青岛银行实现双位数增长,对此该行表示,主要是稳步扩大生息资产规模,把握住债市上行契机,带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98%至71.28亿元。在息差收窄的趋势之下,上海银行、贵阳银行和郑州银行延续去年同期营收负增长趋势,厦门银行、兰州银行也加入了负增长队列。
归母净利润方面,17家银行中,杭州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和江苏银行6家延续两位数增长,兰州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郑州银行4家则出现负增长。
在增速不一的情况下,上半年,17家城商行排名座次出现微调。江苏银行以营业收入416.25亿元、归母净利润187.31亿元继续位居营收、净利榜首,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依旧延续第二、第三名。青岛银行、齐鲁银行营收则超过郑州银行、苏州银行位列第十一、十二位,归母净利方面,苏州银行、齐鲁银行分别凭借12%、17%的增速,超过贵阳银行、郑州银行位于第十、十三位,西安银行归母净利也超过厦门银行,座次上升一个位次至第十五位。
“上半年A股上市城商行业绩表现分化较为严重,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状态,同时也不乏中间层级发展的亮点,反映了城商行所处区域、布局领域,发展策略、过去业务产生的不良以及延续的影响所带来的分化。”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说。
展望下半年城商行业绩走势,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背景下,区域经济预计会稳健发展,城商行通过强化风险管控,预计业绩会稳步增长,但分化仍将明显。
零售指标分化
加快零售业务转型步伐,已成为近年来各家城商行发力重点之一。在全面推进零售业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虽不及部分全国性银行超50%的零售营收占比,但个别城商行正逐步提高零售比重,营收占比已达30%以上。
上半年,北京银行推进零售业务转型战略,报告期内,零售业务营业收入127.3亿元,同比增长6.41%。江苏银行进一步推动零售战略转型,合并成立零售信贷部,负责全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下设房贷、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四大业务板块。宁波银行零售公司客户较年初增加1.2万户至44.4万户。从零售AUM来看,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均在万亿元规模以上,分别以1.39万亿元、1.15万亿元、1.1万亿元稳居前三。
随着零售需求放缓、资产质量风险上升,不少全国性银行已在寻求对公业务补位,在此背景下,城商行为何还会加强零售业务投入?王红英表示,全国性银行零售规模占比较高,在零售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不少银行也强调对公业务能力的提升,而城商行零售业务规模此前较小,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从全方位战略角度考量,现阶段不仅要考虑对公业务的发展,还要强化零售业务的发展。
零售金融资产的增加离不开信贷业务的支撑。上半年,17家城商行通过发力个人住房、消费和经营性贷款业务,拓展零售业务收入。
不过,受制于区域经济、客户结构和经营情况的影响,零售指标拉开差距。17家城商行中仅9家城商行个人贷款较上年末出现增长,增速也均在个位数,其余8家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北京银行位居个人贷款规模首位,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实现个人贷款总额7149.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6%;杭州银行个人贷款总额增速最快,以6.03%的增幅至2969.83亿元;江苏银行、上海银行个人贷款则出现负增长,个人贷款总额分别减少2.76%、2.52%至6346亿元、4159.59亿元。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分析认为,由于大型银行的资金成本低,给企业的贷款利率也更低,因此在对公业务方面,企业更加青睐和大型银行合作,城商行对公业务的总量扩张较为缓慢。零售端,城商行个人购房按揭贷款的比重都比较高,因此加紧开拓消费贷。建议城商行通过金融创新,来增强获客能力,通过加强风控,来提高银行业务合规能力。
“当前城商行发展零售业务普遍的挑战是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部分城商行零售业务构成单一,无法形成竞争力,且提升较慢,无法与大中型银行抗争,且有不良率升高的压力。”廖鹤凯认为,在大型银行发力对公补足零售的时期,城商行天然不具有与其竞争的优势,所以只能错位竞争加码零售来寻求区域细分的突破。后续城商行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区域特点、目标客户特点,提升个性化业务拓展,加强与同业、科技公司的合作与联动,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形成自身比较优势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