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纷纭的北京,精彩不落幕。8月22日,北京市政协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协商座谈会召开。北京商报记者在会上获悉,以“推动‘演艺之都’建设,激发文化消费新活力”为方向的多件相关提案已得到有关部门的全部采纳或部分采纳,涉及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功能复合、业态多样的演艺空间;聚焦内容生产,推出质多量优、品类丰富的演艺精品;深挖城市内涵,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品牌等六个方面。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推进“演艺之都”建设工作,以精品创作、主体培育、演艺消费、空间拓展、品牌打造、宣传服务为抓手,持续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推动首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年度推出不少于100台首演首发剧目
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市共举办营业性演出2.7万场,吸引观众约630.6万人次,票房收入约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22.8%、20.2%、65.7%。
据介绍,我市已形成“大戏看北京”品牌、精品创作、大型演出、系列展演、会馆有戏、演艺新空间、品牌文化活动七大演艺产品线,推动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
质量过硬、内容为王是做强演出市场的关键。据悉,针对“聚焦内容生产,推出质多量优、品类丰富的演艺精品”方面的2条建议均全部采纳。以“大戏看北京”为牵引,北京市制定实施“新时代 新北京”创作计划,每年吸纳3—5部电影、电视剧(网络剧)进入创作计划,打造影视创作的“北京方阵”。同时,依托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鼓励更多国际国内原创新作在北京进行“首演首秀”,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舞台艺术作品首发地,年度推出不少于100台首演首发剧目。
针对 “立足演艺产业,打造‘首演经济’,助推北京国家‘演艺之都’建设”方面的4条建议均被全部采纳。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介绍,北京市文旅局积极培育打造文商旅融合的演艺新空间,2023年,指导开展演艺新空间试点工作,认定或授牌29家区级演艺新空间;依托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推出15个演艺空间培育项目,在市级层面首次针对演艺空间给予资金支持。
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
围绕推进“演艺之都”建设,激发文化消费新活力,北京市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资源统筹。
据介绍,北京市已出台《北京市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聚焦演艺精品、主体、市场、空间、品牌、传播、生态七个方面,提出30条工作举措,并细化为67项具体任务分工,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形成完整工作体系。
市政协副主席张家明说,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演艺资源和艺术作品相当丰富,演艺市场较为活跃。当前,北京延伸演艺产业链,形成了经典剧目荟萃、国际演艺节展汇集、国际知名大师云集的演艺发展格局,为北京打造“演艺之都”打下了坚实基础。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北京建设“演艺之都”应有更高的标准。
张家明表示,北京应立足资源优势,做好统筹协调,一方面,盘活好现有各类剧场设施资源,打破空间限制,创新演艺新场景;另一方面,结合北京特色,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文旅演艺新空间,打造“演艺+”体验新场景,让文化内容与文化空间更好匹配,满足新时代的文旅消费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 韩昕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