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11岁孩子被父亲带着骑行时意外摔倒后,被对向车道汽车碾轧的视频在网上热传。随后,经媒体确认男孩不幸身亡,引发公众对骑行安全的广泛关注。
骑行运动火爆,已经从一种通勤方式变为了城市新兴休闲娱乐项目。但骑行者种种不顾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也屡屡遭到诟病。
骑行者低龄化,骑行过程肆意放飞不守规矩,都在无形中增加了这项运动的风险。
在这起悲剧中,小男孩只有11岁。有网友指出,曾在当事父亲的社交账号下提醒孩子太小,不适合跟团骑行也不适合在快速路骑行,被回怼。
家长鼓励孩子更多参与户外运动没错,但公路骑行要面对人车混行的复杂路况,必须考虑未成年的实际承受能力。
我国法律早有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法律既然提出了约束骑行的年龄限制,必然是经过了严格论证,作为未成年监护人,家长们不可视而不见。
一些骑行爱好者在城市道路上竞速、追逐,占用机动车道、逆行、闯红灯、并排堵道、随意并线等行为常常被吐槽,严重扰乱交通秩序,也给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影响。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不得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
对于速度,法律没有明确自行车速度上限,但国家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一些骑行者速度比电动自行车甚至机动车还快,违背了骑行的基本安全准则。
如今,各种骑行类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单车、电动车甚至平衡车都可以共享,骑车上路越来越方便,但随着普及度提高和骑行门槛降低,路面的混乱程度也在加重。
儿童是骑行者中特殊群体,也是相对脆弱的群体。尤其是未成年人出现的种种危险骑行行为,风险隐患会成倍放大。
反思一起儿童骑行事故,家长教育和社会引导是否到位,是面向全社会的安全警示。归因、追责、处罚,都是提醒大家参与任何一项运动,无论多么拉风应景,底线是安全,前提是守法。
骑行虽然走红,但全社会的文化认知和安全意识要处于成长期,因危险骑行而导致的事故从未消失过。
城市设置足够的自行车道,机动车注意避让保持安全距离,骑车者遵守交通规则做好防范,注意佩戴头盔等保护装备,不占道、不逆行,都是对骑行安全的有效保护。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应该联手,让孩子远离违章骑行、远离安全事故。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