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频道

杉杉股份疑问重重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王柱力 网编:陶凤 2024-08-04

8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杉杉股份对上交所问询函作出回复,解释了违规资金占用以及商誉计提等事项。以服装起家、面板为主的杉杉股份,在前几年锂电池赛道兴起时,选择通过收购来“跨界”,但接连不断的商誉计提乃至最终关停子公司,引起了监管方的注意。当经营下滑叠加内控风险,杉杉股份的状况难免令人担忧。

杉杉股份官网截图

内控风险引关注

杉杉股份内控问题一直令人关注,本次回复之前,公司在5月初便作出扣非净利润更正公告,杉杉股份表示,由于遗漏了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故而更正数据,扣非净利润从2.47亿元调整至2.19亿元。

随着进一步的监督,杉杉股份更多问题被披露出来。上交所监管函显示,早在2022年,公司便向控股股东“杉杉控股”累计出借资金8.3亿元,此后虽全额收回,但前期未曾披露。去年11月,公司又收到杉杉控股划入资金27.1亿元,这是杉杉控股为公司争取的产业基金借款,因利率显著高于其他融资渠道,所以遭到上市公司退还。

杉杉控股在杉杉股份前十大流通股东排名第六,股份占比达到4.11%,在十大非流通股东中排名第八,股份占比约3.2%,目前质押的股份占比为40.76%,而杉杉控股的法定代表人,正是杉杉股份的实控人郑驹,也是创始人郑永刚的儿子。

对于2022年资金占用问题,杉杉股份表示,主要责任人为郑永刚、郑驹和财务总监李克勤,在资金划拨时,董事长指示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以预付供应商货款的方式,间接向杉杉控股支付资金。之所以发生该问题,主要还是实控人规范意识、法律意识薄弱,经办人风险意识不足,未能有效执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产业观察家洪仕宾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家族式企业当中,实控人的权力往往更大,当内部缺失有效的监管,很容易发生问题。一个健康的上市公司,除了要让管理者树立规则意识外,也要强化利益相关者教育,即供应商、客户等,在合规治理问题上想要取得进展,往往需要“内外联动”。

收购之后又关停

除了内部控制外,也有市场声音担忧杉杉股份的业绩下滑。从营收上看,公司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滑,2023年和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分别约为191亿元、38亿元,同比下滑约12%、16%,从净利润来看,公司自2022年开始便有所下滑,根据2024中报预告,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1500万—2250万元,同比下滑约98%—99%。

以做西服起家的杉杉股份早已转型到偏光片和锂电池业务,偏光片是面板的一部分,可算做消费电子领域,这也是公司第一大板块,2023年营收达到103亿元,锂电池负极材料排名第二,营收达到约72.7亿元。

无论是面板还是锂电池,均避免不了市场波动。尤其是锂电池业务,受碳酸锂等原材料波动影响显著。这一业务也是上交所询问的关键点。

2017年,杉杉股份收购了“湖州创亚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即后来的“湖州杉杉”,并形成了1.5亿元的商誉,2018年公司便计提了2000万元商誉减值准备,2023年公司拟关停湖州杉杉,并完全计提剩下的1.3亿元商誉。

对于2018年的计提减值,杉杉股份称,收购完成后,湖州杉杉逐渐变成给集团内部供货,外部客户收入同比下降约27%,毛利减少约1400万元,所以计提减值,也就是说湖州杉杉并非在经营上出现重大不利因素,而是改变了经营模式。

对于2023年的计提减值,公司则表示,由于“市场景气度调头”,且在包头、宁德等地项目逐步投入运营,无需湖州杉杉这种“旧产能”,称湖州杉杉设备老旧,各项成本均无优势,所以最终决定关停,并计提全部商誉。

跨界新能源遭遇困境的不止杉杉股份一家,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认为,进军新能源领域,需要公司本身有相关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完全依赖标的公司的团队无疑是积攒风险。随着市场发展,锂电池领域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非头部企业的压力或许会更大。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杉杉股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