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乳饮频道

大单品失速下管理层“换血”,均瑶健康将驶向何方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孔文燮 网编:陶凤 2024-07-02

图片来源:味动力天猫旗舰店截图

“铁打的老板,流水的职业经理人”,用来形容近几年的均瑶健康最合适不过。7月1日晚间,均瑶健康发布公告,朱航明因工作调整原因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此时距其上任不过两年半。同时,聘任俞巍为总经理,后者为家化行业背景。

均瑶健康管理层“换血”,或与业绩不振、大单品失速有关。2020年-2023年,均瑶健康净利润连降4年。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4.97%至5757.59万元,为2016年公布财报以来最低。同期,乳酸菌系列大单品“味动力”营收持续下滑。朱航明卸任、俞巍接手,均瑶健康这艘巨轮将驶向何方,无疑给资本市场留下了诸多悬念。

新老交班

掌舵均瑶健康两年半后,朱航明黯然“退场”。2021年12月28日,朱航明接替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许彪,被任命为均瑶健康总经理。到2024年7月1日卸任总经理,朱航明在任两年半。

在2021年上任时,均瑶健康对朱航明的评价是“快消品行业的专家,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可以提供专业帮助”。

翻开朱航明的履历,其在乳制品行业的经验十分丰富,历任上海长江仪表厂一车间班组长、团支部书记、经营科质检科区域经理;上海农工商集团长江总公司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党委委员;光明食品集团上海长江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上海市川东农场党委书记;上海海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离任总经理后,朱航明仍担任均瑶健康副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

相比朱航明,接班的俞巍却是个“门外汉”,其从业背景主要来自家化行业,而并非均瑶健康所在的乳制品行业。公开资料显示,俞巍历任贝恩公司 Bain & Company 全球合伙人,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 CMO、首席数据营销官 CDO、兼漳州片仔癀上海家化口腔护理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CEO 兼总裁。

据均瑶健康公告,俞巍的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

均瑶健康创立于1994年6月,前身为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常温乳酸菌饮品为主体,以功能性益生菌为核心突破的大健康科技创新企业。2020年8月18日,均瑶健康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被誉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味动力”常温乳酸菌系列饮品、“青幽爽”及“畅饮爽”的益生菌乳酸菌饮品及益生菌咀嚼片系列产品为主益生菌休闲零食系列产品、以“UE 君”及“纤美君”为主的益生菌固体饮料系列产品。

“味动力”失速

含乳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均瑶健康已经感受到了“凉意”。在2023年财报中,均瑶健康用“严守业绩底线”来形容“味动力”过去一年的状态。

均瑶健康表示,含乳饮料行业为完全竞争市场,尤其常温乳酸菌饮品领域近年呈现快速增长且行业利润率较高,吸引更多企业和品牌进入到竞争序列中。

目前,市场上除了“味动力”系列产品外,还有畅意、娃哈哈等一线品牌以及众多二、三线品牌,行业竞争分化明显。益生菌系列的产品品类较新,消费者认知培育仍需一定投入和时间。均瑶健康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脱脂乳粉、PE 粒子材料等直接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这些主要原材料受市场供需影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如遇石油、脱脂乳粉等材料采购单价大幅上升,将影响公司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味动力”常温塑瓶系列占营收比重分别高达97.53%、96.51%、89.48%。2020年至2021年,均瑶健康乳酸菌系列饮料收入占比依然超过八成,但营收分别减少35.16%、2.09%。2022年,伴随新增益生菌和供应链业务的介入,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收入占比降至68.79%,营收继续下降13.65%至6.51亿元。2023年,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收入进一步减少10.88%至5.8亿元。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这些年均瑶健康业绩持续下滑,需要通过调整管理层,重新制定新的战略和新的市场计划来实现止跌盈利。目前对均瑶来说,一方面要在新品上进行创新,同时创新模式和渠道;另一方面,尽可能降低成本,取缔不必要的品类,以盈利为核心,化繁为简,重新建立起发展的目标”。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均瑶健康的高层变动可以被视为一次战略性的重组,旨在通过新鲜血液的注入来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新能力。尽管俞巍的家化背景与均瑶健康的现有业务有所不同,但这种跨界的背景也可能为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点。

押宝益生菌?

“味动力”业绩失速,均瑶健康正急于拓展新业务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刮起跨界风,一时间益生菌成为“香饽饽”,众多乳企纷纷发力。伊利、蒙牛两大龙头先后在此布局,新乳业、光明乳业、健合集团、均瑶健康也加入益生菌大战。

朱航明在任总经理期间,做的最大贡献或是推动均瑶健康入局益生菌行业。2022年5月,均瑶健康宣布参与润盈生物破产重整投资人的公开招募,以整合益生菌业务资源。到2023年,均瑶健康益生菌食品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05.62%,均瑶润盈收入过亿,突破重整前连续三年亏损状态,实现扭亏为盈。在产品方面,2023 年共上市 25 个 SKU 新品;通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入研发专利菌株技术,提供覆盖肠胃健康、解酒护肝、血糖管理、减脂瘦身等 18 个复合菌粉配方;凝结芽孢杆菌稳定达到 1000 亿/g 以上的活菌数并应用于产品生产。

宋亮表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大多益生菌公司只专注做益生菌,因为益生菌从技术储备和研发来说难度非常大,需要很长的时间,短期内转化十分困难。做益生菌的前景是好的,益生菌的应用非常广泛,只不过这些年国内益生菌产品非常多,出现了良莠不齐,在技术研发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均瑶健康的问题并不是靠管理层变动可以完全解决,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均瑶健康整个产品体系严重老化,跟不上新生代的消费节奏,核心市场也基本在三四五线市场。新品乏力、老品不畅,整体业绩下滑是必然的”。

詹军豪表示,均瑶健康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业绩的持续下滑,这既反映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公司业务的冲击,也揭示了公司在战略执行和内部管理上的不足。为了破局,一是重新评估市场策略与战略定位,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与团队建设,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三是加大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力度,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四是拓展市场渠道与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销售量。

对于此次人事调整、净利润持续下滑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邮件向均瑶健康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孔文燮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