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保险频道

又一险企风险处置方式浮出水面,保险机构化险有哪些办法?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李秀梅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4-06-18

“以破产重整方式完成易安财险化险工作,按照‘新设承接+破产’批设申能财险公司。”6月17日,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再保险监管司)(以下简称“财险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首次明确了天安财险的风险处置方式,新设申能财险,原有机构破产。

处置问题保险机构风险是监管机构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课题。从保险保障基金“兜底”,到地方国资入股,保险行业的风险处置模式在不断探索。不过,除了公共资金和地方国资的介入“兜底”,自救和防患于未然更为重要。

图片来源:壹图网

昔日“问题险企”踏上新征程

此前有市场传闻称,申能财险会成为天安财险资产负债的承接方。6月17日,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有关负责人的媒体采访时证实了这一消息,在天安财险的化险工作中,系按照“新设承接+破产”批设申能财险。

目前,申能财险已经正式开业,发展定位趋向绿色保险,天安财险则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回溯来看,2020年,原银保监会正式接管了包括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天安财险和易安财险在内的六家金融机构(其中四家为险企)。随着监管工作深入推进,四家保险公司走向也逐渐明朗。除了前述的申能财险承接天安财险,易安财险由比亚迪100%控股并更名比亚迪保险,完成转身;保险保障基金和其他投资人共同筹建了瑞众人寿、中汇人寿,分别受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的保险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

除了四家被接管的保险公司,也有其他保险公司由于自身经验或股东层面原因,爆发风险或陷入经营困境,监管机构同样进行了“精准拆弹”,击破风险源头。

近日,监管通报了信泰人寿7家原股东违法违规,这家险企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信泰人寿的风险处置案例也值得关注。该公司在化解风险过程中不仅引入了4家浙江国企股东,保险保障基金和存款保险基金两只兜底资金更是同时出现在了信泰人寿的股东名单中,这也是公开信息中存款保险基金首次入股保险公司参与化险工作。

从最初的保险保障基金“兜底”,到引入存款保险基金、地方国资和社会资本,保险机构化解风险过程中,接管模式、参与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保险保障基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的介入,可以看作是对市场的一种“兜底”行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防止风险扩散,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地方国资参与保险公司风险处置,可以利用地方政府的资源和信息优势,更快速、更精准地进行风险处置。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分散风险,避免风险集中在中央层面。

完成风险处置,只是“问题险企”重新走上正轨的前提条件之一,后续还会直面经营上的挑战。目前来看,曾经的“问题险企”,都在奔赴新的征程。6月18日,比亚迪保险已开启投保入口,车主可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自主选购投保。同样在6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核准了杨征中汇人寿董事的任职资格,根据业内消息,拥有丰富财务经验的杨征将接任中汇人寿总经理。

防范在前处置在后

在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地方国企的推动下,保险业外溢的风险有所收敛。但目前来看,行业亦存在一定规模的风险资产,或者说,新的风险仍在积累。

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险企盈利愈发艰难,偿付能力持续走低、不达标的机构越来越多。根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不包括进行风险处置和新成立的险企在内,在已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保险公司中,有13家险企的偿付能力不达标,另有多家险企未能如期披露偿付能力报告。行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更多问题险企出现。

从监管角度来说,正在织密防护网,防范金融风险。对于人身险公司,3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其中提到,加强人身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风险监测,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对于财产险公司,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有关负责人日前在专访中表示,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预防排查,加强重点业务监管,督促严格落实信保业务规定,控制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规模。加强非现场监测,及时发现偿付能力指标异动等情况。紧盯存在实控人风险的机构。二是加强识别认定,强化股东股权监管,加强对股东资质、资金来源和股东行为的穿透审查。准确标识处于高风险边缘的公司。三是完善处置机制,落实地方风险处置属地责任,央地协同推进风险处置工作,四是落实主体责任,压实股东和公司风险处置主体责任,建立和落实恢复和处置计划,使早期纠正工作更加有序、审慎和有效。

对于保险机构来说,该如何警惕自身发生风险事件?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在业务方面,险企需要通过业务多元化来分散风险,避免对单一业务或市场的过度依赖。同时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确保业务合规,避免因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实时监控风险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