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金融科技频道

对话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我们不能被房地产所绑架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岳品瑜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4-05-29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与房地产的关系、消费增长的动力以及全球经济是否呈现碎片化趋势,成为了热议的焦点。5月27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现场,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接受了北京商报等媒体的采访,就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图片来源:清华五道口

不能被房地产所绑架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对此,5月17日,从“保交楼”到“去库存”,监管出台了“组合拳”政策。此后,政策传导效应逐步显现,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响应调整,跟进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

何海峰观察到,近期,随着新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运行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近期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下降趋势正在逐渐舒缓,这也得益于一系列综合性政策,包括金融、产业、行业、企业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措施。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家乃至地方的重要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何海峰认为,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模式转换的关键时刻。他强调,房地产的发展不应再单纯依赖资金投入,而应更多地从民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从微观的角度看,当前,房地产在居民家庭财富中占据的比例过高。“房地产不是锁定了一代人,是锁定了三代人。家庭不能被房地产所绑架,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何海峰说道。

为打破这种束缚,何海峰建议,推动家庭财富从房地产转向现代金融产品,如市场型金融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宏观政策已经转向消费需求

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3%,其中出口的拉动效应显著。谈及宏观政策是否需要更多转向消费需求时,何海峰提到,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驾马车”在不同景气情况下各自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当前,宏观政策已转向了消费需求。

自三年前扩大内需战略提出以来,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消费需求,包括消费的转型和升级。从统计数据来看,虽然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增速在1—2月份为5.5%,但3月份和4月份增速有所放缓,分别为3.1%和2.3%,显示消费增长动力尚显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升消费需求,在居民收入增速稳定的前提下,何海峰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消费场景的优化;二是消费品种和品质的提升。 

“特种兵式的旅游打卡并不能有效带动消费。”何海峰也举例称,在旅游消费中,除了景点游览,还应创造更多能够留住消费者的场景,让消费者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有更多深度体验和消费的机会。

不认同全球经济存在碎片化

在全球经济遭受多重挑战的背景下,贸易争端、科技争端和金融制裁等现象频发,引发了对经济碎片化的担忧。

然而,何海峰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虽然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确实呈现出一些碎片化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体趋势的逆转。

相反,这是经济全球化在特定阶段的表现。经济全球化已经历过多轮发展周期,当前阶段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实际上是在反映一种复杂的全球经济变革。

一方面,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确实存在。何海峰提到,我们看到一些国家采取“筑起小院高墙”的策略,贸易争端、科技争端以及金融制裁等现象频繁出现,这些都是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这些措施限制了资源和要素的跨国流动,对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正在向更加区域化的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外,东南亚、亚太以及全球南方等地区也在加速区域化进程。这种区域化既有全球范围内的大区域合作,也有次区域之间的紧密协作。

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呈现出一些与地缘政治或政治相关的集团化表现。例如,一些国家通过外包等方式加强与特定地区的经济联系,形成了一种“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的经济合作模式。这些现象虽然看似分散,但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在特定条件下的新表现。

在何海峰看来,尽管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但经济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正在不断崛起,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应该站在正确的发展趋势一方,用自身的确定性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

为了实现经济全球化目标,何海峰建议,“我们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特别是加大高水平的开放力度。需要对标国际标准,加强标准、规制、规则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