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创新与多元 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画像

出处:北京商报 网编:王巍 2024-05-29

5月16日,2024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AI视角下的教育创新”平行论坛在京举办。在论坛当天的发布环节,北京商报联合智联招聘发布了《2024新产业人才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围绕最新人才趋势,全方位展示了未来产业人才图谱,并对当下人才市场需求和变化进行了梳理。

据《报告》预测,未来的产业人才需求将呈现三类变化,即随着新旧动能转换,蓝领职业需求将快速增长;数字技能正成为职场“硬通货”;新能源汽车和工业自动化的人才需求也在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对研发、设计、测试、算法人才需求增速领先。

北京商报

近六成受访者看好蓝领就业

在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扩张。今年一季度,制造业领域的汽车/摩托车、加工制造、大型设备/机电设备/重工业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分别为12.8%、8.8%、4.8%,均入围TOP10增速榜。

今年一季度,随着服务消费领域快速升温和春节后制造业工厂复工复产,服务业和制造业释放出更多一线蓝领岗位。其中,包装工以198%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排名各职业之首,其次是客货运司机/乘务,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71.5%;普工/技工、家政/维修、配送理货、机械设备维修等蓝领岗位招聘增速均超过12%,位列TOP20榜单。

职场人对蓝领职业的看法也在发生转变。调研结果显示,在受访职场人群中,58%看好蓝领就业前景;40.8%认为随着AI等技术渗透,会出现更多具有技术含量的蓝领职业;34.5%认为会出现更多新奇、适合年轻人的蓝领职业;24.2%认为蓝领薪资待遇会越来越好。这表明,职场人正逐渐打破蓝领是劳动密集型工作的刻板印象,对新蓝领职业的技术性、年轻化寄予厚望。

同时,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因稳定性、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等原因不看好蓝领职业的前景;18.6%认为蓝领工作稳定性不足;18.3%认为蓝领社会地位有待提升;17.4%认为蓝领发展空间有限。

当谈到是否愿意从事蓝领职业时,共计有51.9%的受访职场人愿意选择蓝领工作。其中,19.7%表示“非常愿意”,32.2%表示“比较愿意”。

北京商报

数字技能成职场“硬通货”

从ChatGPT到Sora,AI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对相关技术人才,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核心人才的需求也在猛增。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高达126%。与此同时,其平均招聘月薪达24535元,比去年同期的21933元增长12%,招聘需求与薪酬水平同步快速增长。

从技能需求看,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包括文本分析、语义分析、文本分类、信息抽取、文本挖掘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TensorFlow、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等。

同时,相关问卷调研结果显示,6.2%的职场人正在频繁深度使用AI,23.1%偶尔会使用,14.3%正在学习,总共占比超四成。可见,职场人正积极使用AI,或寻求学习之道。值得注意的是,45.9%的职场人希望学习AI,但不知如何入手。这也提示企业,或可通过为员工提供AI相关培训等方式,帮助职场人学习AI,从而更好地在工作中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从学历看,在工作中使用(偶尔和频繁深度使用)和正在学习使用AI的比例与学历呈正相关关系。本科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职场人使用和正在学习AI的比例依次为51.3%、42.1%、31.4%。可见,高学历者对AI的应用更深入,且更愿意学习新技术。

北京商报

新工科正在崛起潜力高“钱”景好

近年来,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能源等行业依托较高的技术含量、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高潜力行业,半导体/芯片工程师岗位的毕业生招聘增速甚至达到218.4%。

高潜力行业自然也成为“着眼未来”的家长和考生重点关注的领域。通过统计这些行业人才的专业发现,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药学等专业人才,成为这些高潜力行业的主要力量。

在“3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TOP10专业榜单”中,排行前五的专业分别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均为理工类专业。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医药市场/销售、半导体/芯片工程师等职业的高校毕业生需求增速高于全行业,入榜职业的高校毕业生招聘增速均高于20%。

通过统计这些职业人才的专业发现,药学、中药学是通往医药市场和临床协调高增长职业的“必由之路”,而电子信息、机械设计等复合型专业,则成为半导体/芯片职业的入职“基石”。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已经成为半导体/芯片的主要对口专业,折射出“冷门专业”也可能有“热门职业”前景。

北京商报

跨专业竞争力凸显多元化人才培养成趋势

从专业行业的“钱”景来看,以高端制造为代表的制造业发展空间广阔。如果着眼于未来就业,可以发现高潜力行业人才专业榜、高增速职业人才专业榜中,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生物、材料相关专业均榜上有名。

对比近年来大热的互联网、新零售等,生化环材等领域正逐步释放大量人才需求,为未来的毕业生带来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

智联招聘调研数据表明,67.5%的职场人认为大学期间最应当“丰富自身技能、拓展知识面”,36.4%的职场人都有“辅修第二专业”的经历,也有18%的职场人“既辅修第二专业又跨专业考研”。对于多学一个专业带来的好处,54.9%的职场人认为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和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占比最高;39.8%认为能“避免虚度时间,校园生活更丰富充实”;26.9%表示“招聘方认可度高,找工作时更有竞争力”。可见,多学一个专业对于职场人而言,从修身到求职均十分受益。

北京商报

北京“四新”产业加速发力

《报告》同时勾勒出北京就业市场趋势的最新图景。当前,北京的新消费、新能源、新制造、新技术等“四新”产业正在人才招聘上加速发力。

新消费产业中,旅游服务、医疗美容、物流行业招聘职位数增速领先。智联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市旅游/度假、酒店/民宿、美容/保健/养生、物流/仓储等服务消费行业招聘职位数分别同比增长17%、15%、10%、9%,其中旅游/度假增速位列第一。服务消费行业需求提升,预期未来将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样带动了人才需求上升。今年一季度,北京市新能源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为11%,较全国6%的增速高5个百分点。北京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链相对完善,推动产业的发展。

新制造产业中,工业自动化招聘增势较好。今年开年,北京市制造业企业积极开工,招工需求加速增长,工业自动化一季度招聘增速为4%。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向好;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带动人才需求提升。

新技术产业中,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释放。今年一季度,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为1%,展现出新技术的发展韧劲。

当前传统技术行业(以互联网为主)因面临技术更新换代、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挑战,行业发展遇到瓶颈,招聘需求降幅相对较大;而新兴技术(以人工智能为主)因其较高的适应性与创新性,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带动行业需求上升,北京市拥有完善的科技创新环境与丰富的人才资源,因此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更好。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