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在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其革命性的潜力,其商业化的成果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数字化转型的宏伟蓝图。而即将到来的6G时代,无疑将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4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直击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6G创新发展论坛”,从一众专家的介绍中了解我国6G领域的最新成果,与会专家围绕“6G基础理论及前沿技术”“6G与AI融合的技术路径”“6G与AI融合的应用前景”等热点问题展开探讨,深入交流6G与AI融合的有效路径及已有成果。
AI、6G融合是关键
相比5G,6G将具备更高的速率、极低的时延,更大的连接密度,实现人工智能、智能感知、算力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通信技术的边缘边界拓展到前所未有的领域,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万物智联,数字孪生将不再是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人们的生产生活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智能。
不过6G技术在发展当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是否能攻克这一道道难关,成为6G能否更快落地、更大范围普及的关键。在采访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泛联院院长张平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目前制约通信产业发展的有几个瓶颈,包括容量瓶颈、能耗瓶颈、频谱资源、芯片成本等。
从目前的通信技术体制来看,可以说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虽然这更有利于专业分工,但是如何统一优化,迄今仍没有很好的答案。例如信源压缩、通信调制、通信编码等几大部门未能很好地有机统一,所谓的优化只是分模块优化,而并非整体优化。
如今AI的浪潮汹涌而来,但是当下的通信体制与人工智能的设计范式难以匹配,据张平介绍,如果向上追溯、人工智能与通信产业都是由香农理论发展而来,但时至今日,二者已经分道扬镳,如今产业界要做的工作是将二者重新融合、统一。
在张平看来,当前人工智能与通信体制不协同的困境,也为产业界指明了未来努力方向,那就是保证AI算法在通信网络中应有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模型和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能耗,设计简洁高效的分布式AI架构。相信AI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可以为6G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此方面,已经有企业进行了实践,中国联通此前发布的《6G白皮书》提出,让AI内生于网络的资源层、功能层、管控层和服务层,以此提供有服务质量保证的AI服务。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表示:“目前,AI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模型阶段,通信大模型能够实现自主化网络和智能化服务,支撑网络的运营优化,提升网络的效能。”
打造6G创新策源地
在6G的推广落地过程当中,除了技术上的攻关,政府资源给予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在论坛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在通信、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许心超介绍称,为抢抓6G发展机遇,北京市推动成立了中关村泛联院,正在编制《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的行动方案》,旨在汇集北京市科技、人才优势,打通从理论、技术、标准到产品和应用的端到端全产业链创新环节。当前,北京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将充分发挥北京市科技教育人才优势,集聚力量将北京建设成为6G原始创新策源地。
在技术层面,北京市着力突破6G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标准高地。聚焦智简网络架构、通感算智融合等方向,不断加快科技攻关投入力度,并建设全球领先的端到端实验平台,支撑学术界和产业界开展6G关键技术的联合开发和测试验证,加强6G技术遴选和标准化策略推进,全面提升北京在全球6G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
在产业培育上,北京提前培育6G未来产业,探索示范应用。一方面加快5G与卫星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新产业、新应用的融合发展,夯实6G应用基础。另一方面开展6G产业化能力的前瞻布局,积极打造以垂直行业需求牵引的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挖掘以培育面向6G的新业务、新应用。同时提供优越的创新环境,吸引全球优势产业资源向北京集聚。
在汇聚人才方面,海淀区的一批高校发挥着中坚力量。据介绍, 海淀区拥有清华、北大、北邮、北航、中科院计算所等高等院所优势学科,培养聚集了大量移动通信领域的高端人才及顶尖专家,汇集了中国卫星、大唐移动、联想等头部企业,从基础的软硬件、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到行业应用环节全链条覆盖。
从主动作为2G时代到创新引领3G、4G时代,再到深度布局5G时代,海淀区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演进及科技创新发展中始终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始终站在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始终引领着产业升级的迭代和更新的变革。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6G作为未来数字世界的超级基础设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此,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方磊在论坛上做了相关介绍。
方磊表示,国资委一直高度重视未来产业的发展,对未来网络的方向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始终支持国资央企以及产学研各方在6G领域创新发展,也鼓励中央的龙头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不断突破,在国际标准制定、共性基础平台建设、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勇挑重担,推动整个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加速6G从技术到实验室到市场的应用转化。
面向未来6G的发展,方磊也提出一些希望, 首先是加强科技创新,夯实6G发展的基础,发挥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作用,共同开展前瞻的技术预见和前沿的技术布局,以原创技术策源地为牵引,不断深化原创技术布局,加快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关键核心技术,共同破解更多基础前沿的科学问题,促进成果的转化应用,真正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产品研制、产业化全链条发展通道。
其次,6G的应用场景与其发展前景息息相关。方磊表示,希望从生产实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当中,凝练一批具有时代感、未来感、现代感的多应用场景,用场景去牵引推动6G技术的早期验证,加速迭代和商业模式的加速形成,打造一批未来产业的孵化器。
另外,加强开放创新,共同共建6G生态,是我国未来更全面地融入全球科技发展的关键,方磊希望6G产业界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深化合作,聚焦6G等未来网络的重要方向和领域,共建共享重大科研设施,共同打造应用场景,强化交流和成果共享,全面融入全球的科技和产业网络,以高水平合作带动高水平创新。
面向未来,我国将积极推动发挥中央企业的科技领军企业作用,与高校院所、国企、民企共同组建6G创新联合体,促进相互支撑,高效互动紧密结合,让“四链”真正融合起来,不断提高创新的整体效能。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