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渝等地燃气费暴涨风波持续引发社会关注。随后,重庆、成都先后通报燃气企业多计多收燃气费等问题调查结果。
调查称未发现燃气表计量和质量、燃气质量、通过远程操控改变燃气表计量等问题;但燃气计费周期、估算清算、组织换表等工作混乱无序,导致气费不合理上涨。
刚满一周,从宣布调查到公布结果,并拿出详实的事实依据,重庆的反应速度值得称赞,也是政府面对舆情危机,迅速响应、回应公众质疑的当务之举。
一段时间以来,不只是重庆、成都,在社交平台上,来自四川、江苏、湖南、湖北等多省市的居民均有类似质疑,称在自身生活方式没有大幅变化的情况下,燃气费用与所用气量均出现不同寻常的上涨。
各地的“糊涂账”由此而来,这起公共事件由于极大的“关己”性,热度居高不下。
燃气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其价格的合理性、收费的科学性、计费的透明性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燃气换了新表“跑得快”,带有公用事业特征的燃气费出现“糊涂账”“乱收费”,由此及彼,容易导致公众对公用事业运营模式普遍性的质疑。
地方财政要过紧日子,水、电、燃气又都是公共收费项目,因此是否存在公共收费项目乱收费,自然成为民众关切的焦点,从而造成了信任危机。
“糊涂账”不算清楚,这场危机很难化解。
随意错抄、违规估抄,计费周期混乱,换表组织无序,背后隐藏着燃气企业对员工管理不到位、服务意识弱、对异常数据发现不及时、调价与换表统筹不力、内部监管失灵等诸多隐患。
在媒体的调查中,有行业资深人士指出,本轮燃气费用大涨,很可能是换表和调价放在同一时段,综合导致的结果。
现阶段,我国天然气定价实行双轨制,即居民用气和工业用气分开定价。民用价格相对较低,工业用气更为市场化,用气高峰时段上涨明显。
去年以来,多地天然气价格改革提速,重点在于推动居民用气价格和气源成本联动。定价改革涉及央地、城燃公司、居民和企业等多方利益,调价执行更应确保平稳衔接,有序过渡。
政府的公信力建立在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天然气企业在换表过程中若存在不当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是对政府信誉的挑战。
因此,重建信任,除了全额退回多收取的费用,必须把相关的“糊涂账”一并算清,厘清各方责任,让收费账本公开透明,成本和收益经得起舆论监督大众的审视。
从长远看,还要让改革的账本凝聚多方共识,让天然气定价改革既能离市场更近,又能最大限度顾全民生。这些都是反思川渝燃气事件,必须要解决的善后问题。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