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永明人寿”)或正身处重大人事变动的前夜。3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光大永明人寿总经理刘凤全卸任的传闻已发酵多日,公司董事长代行总经理职责。传闻中的人事变动很难不与该公司两年亏损超20亿元进行联想,此外,刘凤全担任总经理一职至下月已满五年。
面对极具挑战的行业发展环境,2023年,光大永明人寿再度增收不增利。不论总经理一职是否有所变动,如何重回盈利轨道,仍是摆在该公司面前的待解难题。
市场传闻,真假?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有市场传闻称,光大永明人寿总经理刘凤全卸任,公司董事长孙强代行总经理职责。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查询光大永明人寿官网了解到,该公司未进行相关信息披露,高管人员履职信息也并未更新总经理一职的变动情况,记者就人事相关问题致函采访光大永明人寿求证,该公司并未进行回复。
据了解,刘凤全自2019年4月出任公司总经理,至今已近五年时间。据公司官网介绍,其全面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分管党委办公室/办公室、法律合规部、战略与市场部。
简历显示,刘凤全有着保险公司以及行业方面的“双重”背景。他此前曾任职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兼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资金运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声誉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表示,根据信息,刘凤全总经理在光大永明人寿的任期将近五年,如果其已卸任,那么后续新的总经理上任后,公司可能面临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尤其是在战略规划和业务执行方面。如果刘凤全总经理未卸任,那么公司可以通过官方声明等形式,明确否认这一虚假传闻,并强调公司的稳定运营和持续发展。
两年亏损超20亿,打造“保险+”进行时
光大永明人寿成立于2002年4月,是中国光大集团控股的保险企业。去年,光大永明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194.73亿元,同比增长14.04%。继2022年净亏损13.57亿元后,2023年,该公司虽亏损金额未进一步扩大,但仍亏损6.48亿元。近两年合计亏损20.05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其背后原因可能源于公司为了迅速扩张业务规模而采取的积极策略,也有可能经营环境的变化而被动形成的。然而,不论其是主动的结果还是被动的结果,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通常与经营管理成本,尤其是销售成本的上升,以及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的下滑密切相关。为了扭转这一趋势,保险公司必须针对这两个核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公司需要努力优化成本控制,特别是销售成本,并寻求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的有效途径,以改善当前的盈利状况。
聚焦到业务开展层面,一直以来,银保都是光大永明人寿的重要渠道,以2022年为例,该公司保费收入前三的产品均来自银保渠道。这一年,“光大永明安鑫禧年金保险”保费收入超过30亿元,牢牢占据“榜一”的位置。
随着“报行合一”的施行,监管对于银保渠道的发展提出一些新要求。“报行合一”要求,通过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在设计时,审慎合理确定费用假设;备案时,在产品精算报告中明确说明费用假设、费用结构,并列示佣金上限;支付时,佣金等实际费用应与备案材料保持一致等。
精算云笔记主笔、中国精算师Kenny表示,在全面规范银保手续费后,银保渠道销售成本大幅降低,短期内保费可能承压,但是保险公司也会在银保渠道加大渠道建设和投入,从长期来看,银保大有可为。
不过,在大力发展银保渠道的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摆脱对这一渠道的依赖对于寿险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银保渠道虽然可以带来一定的保费收入,但其主要销售的是价值率不高的理财型保险产品,这并不符合“保险回归保障”的监管基调。因此,寿险公司需要积极开拓其他销售渠道,同时,加大保障型保险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保障型产品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
“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的趋势下,保险领域与健康管理领域的融合日益深入,‘保险+健康’已经成为健康保险发展的新支点。光大永明保险的‘光大安心健康计划’应运而生。”光大永明人寿2023年12月发布的信息显示,近年来,公司持续打造“保险+”特色,推出“保险+健康”“保险+养老”等系列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打造产品服务闭环管理的一体化体系,提升服务客户能力。
部分产品退保率较高,违规乱象犹存
在保险业严监管持续甚至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一家险企在发展的同时,如不对减少违法违规行为提高重视,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2023年,光大永明人寿的陕西分公司、浙江分公司台州中心支公司收到监管开出的罚单。前者涉及欺骗投保人等,而后者的被罚原因则涉及销售误导等。
违规行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利益,还往往会隐含金融风险。在业内人士看来,大量违法违规行为的存在会影响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对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下一步,离不开加强合规教育与管理,提升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和素质。与此同时,保险机构要根据行业和自身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优化业绩考核方案和标准。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客户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客户关系的维护是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建立信任和连接的桥梁。不过,如果突破监管红线,不仅会收到一纸罚单,可能还会影响客户对一款产品的“忠诚度”。
根据光大永明人寿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光大永明附加丰盛投资连结保险(A 款)、光大永明理财二号年金保险、光大永明安鑫二号年金保险三款产品的2023年年度退保率均高于50%,其中,光大永明安鑫二号年金保险的年度退保率超过了80%。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人身险公司出现退保率较高这一情况集中于银保渠道下的年金险、万能险产品中,并且,退保率居高不下离不开一定的内因和外因。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保险产品设计上的不合理性,使得客户失去了持续投保的意愿;另一方面,销售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消费者的误导或信息隐瞒,这也导致了消费者选择退保。而外因可能是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消费者觉得继续持有保单不划算而退保。
Kenny也表示,可能是产品策略和销售误导导致出现较高比例的退保率,后续需要在产品设计和销售端打破刚兑。
“出现退保率居高不下的情况还要考虑防止高端客户被‘撬走’。”有业内人士表示,若降低一款保险的退保率,除了深入剖析客户需求外,客户关系管理应该是最主要的工程,例如,基于社交渠道的客户服务与沟通工具,如微信群等,助力代理人高效沟通;加强触达;打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与客户服务的时空限制,使保险公司可以更快速、更全面地响应客户需求、改善用户体验,优化服务质量。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