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之下,让老人实现老有所养,离不开养老领域的人才建设。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俊彩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与人口老龄化形势和老年人护理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应扩大老年健康护理本科招生规模,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刘俊彩建议,各高校应设置老年健康护理学专业,培养本科层次及以上护理人才,同时构建老年健康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助推健康老龄化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培养老年健康护理高水平人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4%。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有老年专业技能的医护人员需求也越来越大。”刘俊彩表示,从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我国老年健康护理方向的高水平人才培养规模过小。当前招收老年护理方向的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数量很少,相对于健康老龄化所需要的高质量护理人才而言,尚显杯水车薪。
对此,刘俊彩建议扩大老年健康护理本科的招生规模,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可根据老年人护理需求现状,科学核准老年健康护理方向本科层次招生指标,扩大高校本科护理招生规模,扩充老年健康护理硕士研究生,以高水平人才助推高质量健康老龄化目标快速实现。”
设置老年健康护理学专业
老龄化趋势之下,当前老年人“长寿不健康”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国疾控中心编著的《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报告(2021)》显示,我国78%的老年人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约20%的老年人患有三种及以上的慢性病。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完全失能老年人约1200万,老年痴呆患者1500万。
基于这一情况,老年群体对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老年医学护理队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而在专业学科建设方面,教育部的本科招生专业目录只有护理、助产等专业,暂无“老年护理”专业。
“目前部分高等院校开展的高层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仅限于自身探索,只能通过微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方式招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除教育部本科专业学历学位证书外,只能由高校颁发老年护理方向的证书,无法体现老年护理人才的专业性。”刘俊彩说道。
对此,刘俊彩也建议设置老年健康护理学专业,培养本科层次及以上护理人才。在高校自行探索建立老年健康护理本科层次专业/方向基础上,将老年健康护理纳入教育部本科招生专业目录,推动高校构建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建立师资队伍,培养本科层次及以上高水平、复合型专门人才。
刘俊彩表示,要鼓励设置老年健康护理学学系,整合资源,为健康老龄化“造血”,引领和助力老龄健康事业发展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老年健康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我国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发展迅速,由此也应运而生了对老年医学护理队伍的需求,急需加大老年医学、护理人才的专科化、体系化培养。
而从相关法规来看,《“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要加强老年医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引导高校开设老年护理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开展覆盖各阶段的学历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要求,2025年本科高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要明显增长。《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还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护士队伍数量,特别是从事老年护理、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传染病护理和安宁疗护工作的护士以及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护士数量。
“目前,老年健康护理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有待完善。高等院校尚无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方案、针对性的课程也有待开发。部分本科层次受过专门培养的高水平人才并未在该方向就业,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同时,专科护士培养和使用也有待加强。”刘俊彩说道。
针对当下的实际情况,刘俊彩建议从构建老年健康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维度出发,培养一批老年健康护理专业人才。具体来看,一是构建老年健康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聚焦健康老龄化内涵及需求,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老年健康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为老年护理专业/方向专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是开发老年健康护理方向课程群,如老年病护理学、老年康复护理、老年综合评估、社区居家照护等课程。三是提升师资队伍老年健康护理专项能力,开展系列专项培训。四是落实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实老年病专科医院、安宁疗护机构等作为老年健康护理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