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需求减少,新冠业务骤减,辉瑞整体营收受到冲击。1月30日,辉瑞披露2023年业绩,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降41%至584.96亿美元,净利同比下降93%至21.19亿美元。如果剔除新冠疫苗Comirnaty和口服治疗药物Paxlovid的影响,辉瑞去年营收增长7%。新冠业务销售额消失了数百亿美元,辉瑞寻求新增长。去年,该公司430亿美元收购了抗癌药厂商Seagen,布局ADC药物领域。
新冠业务骤减100亿美元
Comirnaty和Paxlovid是影响辉瑞去年业绩的主要因素。2023年,Comirnaty实现营收112.2亿美元,同比下降70%;Paxlovid实现营收12.79亿美元,同比下降92%。二者对辉瑞的总营收贡献也降至21.37%。
得益上述两款产品的销售贡献,辉瑞在2022年成为首个营收破千亿美元的制药巨头。2022年,Comirnaty和Paxlovid的销售额合计达567.39亿美元,为辉瑞总营收贡献了约56.57%。
不过,自2023年初起,辉瑞的新冠产品开始出现下滑苗头。辉瑞彼时预计新冠产品2023年的收入大幅下滑,Comirnaty的收入预计为135亿美元,Paxlovid的收入预计约80亿美元。这让投资者信心大减,该公司2023年第一个月股价累积下跌14%,市值蒸发430亿美元。
除了新冠业务的影响,辉瑞还在2023年财报中提到了乳腺癌治疗药物Ibrance(帕博西利)的收入下滑。Ibrance是全球上市的首个CDK4/6抑制剂。2015年2月,Ibrance获美FDA加速批准,联合Femara(letrozole,来曲唑)用于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以控制晚期病情的绝经后女性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
Ibrance所在的抗肿瘤业务部门表现不佳。2023年,辉瑞抗肿瘤业务超半数药物销售下滑。营收第一的Ibrance延续了上年下滑趋势,销售额同比下降6%至47.53亿美元,这主要是受礼来Verzenio冲击影响。前列腺癌治疗药物Xtandi销售额下降1%至11.91亿美元。另一款乳腺癌治疗药物Trazimera销售额下滑53%,辉瑞该业务板块整体营收下滑3%。
Gabelli Funds投资组合经理Jeff Jonas称,“对辉瑞非新冠产品业务业绩感到担忧,Ibrance和肺炎疫苗Prevnar等产品的收入低于预期”。
加注新药物领域
不过,辉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对公司的非新冠产品业务充满信心。他表示,2023年全年,美FDA批准了公司9款新分子实体,创下纪录。这些新药物/疫苗将对公司未来增长产生正面影响。
当下ADC药物已成为全球药企布局的重点方向,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抗体偶联)药物拥有“魔法子弹”“生物导弹”多个标签,成为继化疗药物、小分子靶向药、单抗药物后的第四代肿瘤治疗技术。
肿瘤治疗也是辉瑞瞄准的方向。Albert Bourla曾表示,计划将公司的希望寄托在制药行业最具增长竞争力之一的领域——癌症。2023年3月,辉瑞宣布以430亿美元收购ADC领域标志性药企Seagan,这是辉瑞收购史上价格第四高的投资。近年来,ADC的药物市场规模逐年增大,2022年全球销售规模超过70亿美元,通过收购Seagan,辉瑞预计,到2030年,该公司有望带来超过100亿美元的销售。
Seagen由前百时美施贵宝(BMS)高管Clay Siegall博士创办,200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据了解,Seagen共有四种癌症疗法获批,分别为维布妥昔单抗、恩诺单抗、替索单抗和图卡替尼4款产品,前三者为ADC药物。2022年,Seagen实现营收20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上述上市的四款药物为公司贡献了17亿美元。Seagen对2023年的盈利预计为总营收达到21.4亿—22.4亿美元,产品净销售额将达到19.25亿—2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7%。
发力新业务外,辉瑞启动了“成本调整计划”,该计划将根据其长期收入预期调整成本。这些成本将“主要包括遣散费和实施成本”。辉瑞预计,通过之前宣布的成本调整计划,到2024年底,每年净成本节省至少40亿美元。2024年全年调整后的研发费用将在110亿—120亿美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表示,由于疫情影响,新冠疫苗和药物的需求量曾经一度激增,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市场需求出现了下降,这对于依赖新冠业务的企业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于这些企业而言,短期内可能会面临营收和净利的下滑,但长远来看,企业仍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以维持可持续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发力新增长点是这些企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可以不断推出新产品或升级现有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变化需求。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开发新的市场等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以拉动业绩增长。此外,企业也可以考虑采取一些短期的措施,例如优化运营管理、降低成本等,以缓解营收下滑带来的压力。但这些措施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企业仍需要寻求长期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