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出入境产业链的修复和升级

出处:北京商报 网编:王巍 2024-01-25

在2023年国内游恢复超预期的情况下,相对恢复滞后的出入境游有望在2024年迎来爆发。在多项政策利好之下,出入境产业链要如何进行修复升级?在1月18日举办的2024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5位嘉宾分别从入境旅行社、OTA平台、外航、目的地旅游局以及地接社的角度予以建议。

北京商报

神舟国旅集团国际公司总经理张靖:

站在修复角度从供需两端打通产业链

在张靖看来,入境游目前处于触底反弹的复苏期,无论在入境数量规模上还是在消费量级上都会有显著的增长。从神舟国旅的数据看,相比疫情前,2023年的业务恢复到了25%左右,尽管并不算高,但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张靖称,站在产业链修复角度,应该从供需两端打通产业链。旅行社在积极拓展传统入境客源市场的同时,也要布局高端入境奖励旅游客源市场和南亚、中东等新兴入境市场。供给端则是要以旅游产品为抓手,在“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上,进行资源修复、整合与升级。简言之,要从供需两端对入境产业链进行修复、整合和提升。

北京商报

携程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经理秦静:

提高市场GDP占比一个百分点万亿空间可期

跟疫情前相比,入境游市场的客源地发生了变化。秦静表示,疫情前客源以欧美地区为主,目前东南亚、日韩的客源有明显上升。而疫情前主要入境目的地为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现在哈尔滨成为入境城市“黑马”。此外,疫情前商务和休闲度假需求基本各占一半,但现在仍以商务会议为主,探亲和旅游需求是少数。

秦静还表示,旅游占中国GDP的比重只有0.5%左右,其他国家基本是1%—3%的占比,所以未来市场空间很大,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也是万亿级的市场空间,2024年很有希望成为入境游的突破之年。

北京商报

大韩航空华北地区总经理刘磊:

更聚焦新兴市场加码中国二三线城市

2023年中韩航班量迎来积极变化,刘磊表示,截至2023年底,中韩往返航班每周达到879对,恢复到疫情前77%水平。大韩航空也已恢复中国16个城市、20条航线,现在每周运营航班157对,恢复到了疫情前70%的水平。

刘磊称,展望新的一年,预计中韩航线的恢复还是会出现积极的趋势。随着二三线城市民航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拥有开通更多国际城市直飞航线的能力,再加上逐渐上涨的居民旅游需求,刘磊认为,二三线城市一定富含旅游的新热点,大韩航空也将在2024年更加聚焦这个新兴市场。

北京商报

瑞典旅游局中国区旅业经理彭聃:

迎合游客更深度体验需求推出可持续旅行路径

2023年,中国前往瑞典的游客量与航班均有明显恢复。彭聃表示,截至2023年11月底,中国游客在瑞典产生了97511个床夜次,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0%。2023年11月起,直飞斯德哥尔摩国航的航班也增加到了每周4班。瑞典的签证中心在全国已经增加到了12个,这也为国内各省市前往瑞典旅行的游客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彭聃提到,2023年赴瑞典旅游的中国游客追求更深度的游玩体验,这正好与瑞典旅游局推出的可持续旅行发展路径吻合,因此2024年瑞典旅游局的战略是将瑞典打造成为全世界可持续性和创新性最强、最有吸引力的目的地之一。

北京商报

寰莎欧旅游集团北方区总经理刘莹莹:

地接社要持续做好内容深耕

2023年中国出境游的总数以及旅游整体恢复情况超出预期,高净值人群的出行十分活跃。刘莹莹表示,对于旅游业而言,2023年是不同凡响的一年,从最开始的一票难求到签证难约,再到旅游目的地价格飞涨、资源短缺等,在经历了诸多挑战后,收获的成果还是比较喜人的。刘莹莹表示,公司一季度出境订单同比2019年增长200%,由此判断,2024年旅游行业将开启火爆的一年。

刘莹莹表示,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一定会从单一到多元、从走马观花到深入体验,这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地接社要持续做好目的地内容的深耕。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