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外企业文化

特稿|媒体深度融合,垂直细分产品影响力打造

出处:中外企业文化 网编:中外企业文化 2024-01-23

移动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媒体环境,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大模型等底层科技的迅速迭代,媒体环境还将经历倏变,技术对媒体愈来愈具有颠覆性。在传播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的经久不息的争论和权衡中,媒体影响力的打造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以及机遇性。

北京商报作为专业财经媒体,报道宏观、市场和企业,从商业消费到文化旅游,从科技大厂到产业经济,从上市公司到金融机构,每个报道领域都覆盖极广,涉及众多利益主体,牵一发动全身,并且很多话题自带“出圈”体质,影响力打造呈现出矩阵化、垂直化和细分化。北京商报作为整体IP的影响力打造之外,依托于北京商报的垂直端IP,包括内容和项目,是其影响力的进一步投射。

一、媒体环境快速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信息发布渠道呈几何级扩散,信息表现形式日益宽泛,视频、语音、H5、长图等形成了对文字阅读的挤压。网络和社交主导了媒体传播,也主导了信息储存和数据检索,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基础设施。
随着AI和5G的底层技术发展,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不断迭代,信息传播将更加迅速、更加精准,不再有任何物理障碍。媒体融合势在必行,必须随着技术的节奏跳动,否则就如同火车时代的马车,做的都是无用功。
首先,要改变单向度的、居高临下的传播,内容不再是输出,而是产品和互动,用户的体验和黏性成为重中之重。媒体越来越需要产品经理,而不是古典主义的主编。
其次,要改变单条线的产品,文字是产品之一,而不是产品的全部。视觉化产品,包括视频和长图,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应用化产品,包括直播和推送,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方式。
最后,要改变单打独斗的内容生产。商业网站和平台大厂,成为信息流的集散地。传统媒体虽然不能直接复制,但内容共创是可以借鉴的。有App客户端的媒体,广邀大V和新媒体入驻;没有App客户端的媒体,增加交互性,借助用户对媒体生产内容的评论、转发和热搜,形成二次传播,放大影响力。

1


新技术还在不断链变,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新技术驱动下的媒体融合,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直面“门口的野蛮人”,这也使得前者倍感人才难得。现在的媒体融合,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的是视频型人才,现在招聘一个记者,首先要问会不会策划、拍摄、剪辑、配音、出镜。而这种人才,是当下市场上的抢手货,这不是报纸和报纸之间的人才竞争,而是报纸和互联网大厂的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二、打造垂直端影响力
要做内容创新,就必须是垂直细分的。新技术下,信息的广度难以想象,大而全的报道范围力不从心,也没必要。每个媒体,都有自己擅长的优势领域,在垂直端做到领先和极致,是大多数媒体在媒体融合中闯关成功的胜负手。
北京商报有30多个垂直细分的产业频道,这可能在全国媒体中都绝无仅有,那么多个垂直领域的影响力,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知易行难。垂直端不是炒冷饭,按照传统办报办刊思维,继续在那一亩三分地里刨食。垂直端的内容创新,同时也是产品创新,依托内容开发衍生产品,提供衍生服务,比如舆情服务、定制服务和研究咨询服务。这些服务是对原有采编服务的质变,而非量变。经年累月采访调查沉淀下来的数据,如果没有加工分析提炼能力,那就是一堆乱码。
另一方面,垂直端的内容创新,必须是融合和整合的,而不能是同床异梦。大多数媒体,各有优势,但资源有限,如果在新老渠道各行其是,各发各的,这种内卷的消耗是媒体无法承受的。尽快在垂直端的新老渠道形成合力,尽快统一在产品、用户和传统的思维之下,才会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与此同时,垂直端和活动端互为犄角,事半功倍。如今,很多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播机构,可能也是一个活动平台、评选平台甚至是带货平台。比如北京商报,每年要开展大大小小50多场品牌和论坛活动,平均下来,一周一个。这些垂直领域的活动,每一场都是扩张影响力的重要机会。以前大家可能没认识到这一点,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意识到,认为内容和活动是有交集的,是能够互相成就的。
内容创新,一定要跳出内容看,否则就是 “浮云遮望眼”。在垂直领域,不断创新产品形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两者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创造媒体融合的“小而美”样本。

三、垂直端如何扬长避短
北京商报在垂直端影响力上的打造,一直不遗余力。从纸媒时代的30多个周刊到融媒时代的30多个频道,深耕垂直领域,垂直产生黏性和专业性。
这些垂直业态并非一成不变,它们结合自身的特点,随行业发展趋势而变。在报社内部经历了多轮资源整合,逐步沉淀形成了动态调整、静态平衡的垂直业态内容矩阵。
从最初周刊承载,到动态的频道覆盖,经过多年的发展,顺应融媒体改革的大势,各业态开始尝试运营独立小号,以期进一步提升新媒介语境下垂直端影响力,扩展产品传播覆盖面,成为打造综合财经传媒集团的重要支撑。
北京商报垂直端融媒产品优势在于,由深耕行业的资深记者牵头孵化,对特定行业领域发生的动态能够敏锐捕捉,且有具体落地的行业企业,能够精准聚集和触达目标受众和粉丝群体。同时,由原本跑口记者转型做垂直产品也有优势,即由于过去大量写稿积累的写作能力,成为记者们做策划、写文案的重要基础,能够保证输出的内容精细、深耕、专业。

2


以聚焦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领域的北京商报垂直小号Fintech圈子为例,整个团队对金融科技行业有着十余年的观察和研究,也是最早、时间最长跟踪金融科技行业的团队之一,在行业内积累了丰富的业源。同时,对于金融科技新闻极具敏感性和洞察力,能快速做出专业且极具影响力的行业报道。

垂直端产品当前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产品涵盖快讯、行业观察、公司研究、独家调查等。为了取得更好的影响,同步搭配相关快讯视频,除此之外,在视频方面,还包括知识类口播视频、剧场视频,以及每日固定更新的行情类视频产品。在渠道方面,覆盖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百家号、抖音号等主流分发渠道。对重点内容做到文字、视频双向传播,在重点选题中抢占利用短、快内容抢占流量,再配合深度内容解读,进一步巩固粉丝基础。
不过,想要做好垂直账号,需要认真思考两个问题:做给谁看和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需要精准确定产品定位、不同端口账号的IP人设、为目标受众定制他们真正需要的内容,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为他们带来价值。这就要求,需从用户需求出发来精准定制内容,同时也需要注重内容质量和价值,通过深耕和精准的输出,逐渐获得用户的信任和认可,从而打造出自己的垂直账号。
作为不同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新介质,垂直领域自媒体一夜遍地,对传统精耕内容的机构媒体形成冲击。北京商报在垂直端内容发展走过早年的强覆盖,逐步进入到重精耕,而强调细分,在于守住权威性,并提升专业度。在与自媒体垂直业态的深度竞争中,低层次垂直做资讯,高层次垂直做行业。
众所众知,互联网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之后,大而全的综合性网站如雨后春笋在互联网平台依次生根。然而,冗杂的信息内容与庞大的信息量不仅降低了受众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削弱了媒介经营者供给有价值信息和发展黏性用户的可能性。
垂直端优势因此而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经营者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如何利用以“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实现垂直端内容影响力与经营效益最大化,则成为媒介经营者所面临的生存与转型难题。
在北京商报近四年的探索中,不难发现,优质的内容生产不仅可以吸纳大量高黏度用户,也能逐渐实现盈利。这种瞄准细分内容市场、精确受众定位、生产高质量原创内容产品的模式,仍颇有市场,成为专业财经媒体融媒体改革的已知可行路径。
因此,放在融媒体改革的当下,内容传播产品思维和圈子属性缺一不可。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内容传播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扩大其在固定圈层的受众群体和定向影响力,必须依赖更加成熟和赋有特色的产品设计,培养用户习惯,提升市场辨识度和认可度。使目标读者产生观看和点击习惯,推进垂直端影响力破局。

四、垂直细分产品的孵化
北京商报垂直端融媒细分产品更多定位ToB,通过精品栏目化制作以及爆款流量和热搜内容塑造影响力。

3


作为孵化不久的账号和栏目,想要让自己的影响力穿透发散,想要让作品“出圈”,必须创造选题契机,多与外部资源互动,多跟跑口领域的业务人员交流,经过前期沟通累积,让监管、行业和企业对我们做的事有了解,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内容,主动告诉什么内容是适合他们的。有了信任度,接下来才能碰撞更多好选题,有更多的内容合作机会,更好地扩大影响力。
在爆款流量方面,即便精品栏目是发力重点,但是产品依然不能远离行业,需要主动搜索、沉淀相应的热点话题,通过实际运营中的经验总结热点,保持新闻敏感度。当出现类似新闻时能够更好地与之关联汇总,及时策划。
特别是,在微信平台上,当出现热点新闻流量时,视频号为公众号导流效果非常显著,能够进一步盘活公众号,形成双向奔赴。
微博热搜也是企业关注并评估产品影响力的一个维度。不过我们发现,纯粹的财经新闻很难出现在热搜榜,但当文字记者的原创热点新闻挖掘增量加以润色做出视频时,也是能做出爆款的。这里就需要编辑配合,拎专业点改标题想话题,找增量,做渠道推荐,以便渠道编辑参考。
当然,发现这个话题有热搜潜质了,还需要运营、推流评论,进一步引发网友的共鸣。
因为垂直号产品团队人员有限,建议思考媒体矩阵和资源整合问题,产品运营者首先要思考为什么要矩阵、想通过这个渠道达成什么目的、能否最后将所有的可利用的渠道进行整合,共同服务于一个运营目标。

因此,在矩阵打造上,运营人需要挑选最适合的运营渠道,该类渠道需要最大化发挥出流量效果、影响力效果,并且在尝试一段时间后及时复盘取舍,避免精力分散。
只要花精力运营了肯定是有成果的,但是精力有限,流量爆款和做精品肯定还是要有所侧重。对垂直端产品而言,专题精品制作周期较长,内容策划承接能力有限,需要摸索体系化运营,压缩时间,提高产出。如何聚合内容优势,量化产品,磨合渠道资源,是接下来的目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