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的ETF市场,经历了产品布局、营销宣传、投资者接受度上的变化,甚至是行业格局的颠覆。”谈及自2018年至今从事ETF营销工作的感受,有公募从业人士如是感慨道。ETF的风云巨变,已成为市场共识。
2023年,市场行情波动,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不佳的背景下,ETF却突破重围,尽显狂欢之势。然而,头部效应之下,并非所有ETF都能享受到这场狂欢的红利,多只产品落寞退场。为了不在角逐激烈的赛道掉队,多家公募主动或被迫参与了“内卷之战”,或压降费率或抢占首发,以找寻自身突出重围的法宝,同时亦有“冷静派”在门外徘徊、观望,筹划着分一杯羹的可能。
冰火共存
“团队忙到脚不沾地”——这是对年内ETF火热程度的最好诠释。
“2023年,公司部门针对ETF产品参与的机构路演、渠道路演、投教活动等累计超过千场。”“公司投研团队每年进行路演以及采访的频次多达400场,已经成为市场上与投资者交流和输出观点最多的团队之一。”提及年内ETF的运作体会,部分实力派公募给出的答案较为相似。
2023年,ETF狂欢势头尽显,但规模和流动性成为“吸金”话语权的背景下,并非所有产品都能享受这场盛宴,多只ETF面临清盘危机甚至悄然退场,只为市场留下落寞背影。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年内共有39只ETF进入清算程序,其中12只为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27只为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情形。
截至三季度末,仅从权益类ETF看(除发起式产品),全市场数据可取得的719只产品中,92只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占比达12%,其中19只产品规模不足2000万元。具体来看,截至三季度末,权益类ETF规模“一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已达1200.4亿元,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规模也超过900亿元,为946.73亿元。相比之下,浦银安盛中证沪港深消费龙头ETF规模低至580.95万元,首尾相差达1200.34亿元。招商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ETF规模也同样未超过千万元,仅为783.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宽基ETF赛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竞争尤为激烈,年内,不少主流宽基指数ETF也难逃被迫出局的窘境。其中,沪深300指数当前挂钩的ETF产品多达28只,产品规模首尾却相差超过1200.25亿元,甚至年内清盘名单中也出现了沪深300ETF的身影。此外,截至三季度末,兴业沪深300ETF、鹏华沪深300ETF规模也均未超过5000万元。
一边是新品的狂热布局,另一边却是“掉队者”的清盘频现,年内ETF奏响的“冰与火之歌”,也令聚焦产品营销的从业人士焦头烂额。
某头部公募基金市场人士直言,“对比2018年,ETF运作在很多方面都迎来变化,产品布局、营销宣传、投资者接受度,甚至是行业格局。宽基产品行业格局趋于稳定,行业/主题型产品细分度进一步提升。但在宽基领域,后来者几乎没有机会进入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在行业/主题领域,部分产品过度细分或长期投资价值一般,也导致了某种程度的资源浪费”。
沪上某公募内部人士也直言,当前在ETF市场头部效应明显的背景下,发展相关产品的难点在于机构自身是否拥有先发优势,例如银行渠道分发背景等,后入场的公募想布局ETF市场并从中分一杯羹,相对而言较困难,营销工作同样难以推进。
红海浮沉
“不能停”——在前期大量资源投入和平台构建维护的基础上,无论是头部玩家还是行业新秀,都已被绑在同一架永不停歇向前的战车上,竞争趋于“白热化”,同质化问题解决不了,那就降费。
9月5日,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表示,易方达科创50ETF及相关联接基金管理费年费率由0.5%调低至0.4%,托管费年费率由0.1%调低至0.08%。
同在9月,华安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也各自对旗下上证科创板50ETF及相关联接基金降费。其中,华安基金相关产品管理费年费率由0.5%降低至0.15%。
经济学家、新金融学家余丰慧表示,ETF“降费潮”对公募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和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ETF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增加产品规模。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为增大规模进行费率价格战,终非长久之策。前述公募从业人士表示,ETF的投资管理有一定的刚性成本,按照现行费率结构看,据测算,一只ETF规模要达到30亿—40亿元才能达到盈亏平衡。如果进一步降费,那势必要求产品本身或公司整体指数业务的规模要足够大,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单一产品的运作成本,否则,长期收支不平衡终究维持不下去。
除降费外,挖掘细分赛道成为更多机构的选择,旨在抢夺“人无我有”的先发优势。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9月4日,永赢基金成为全市场首家申报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的基金管理人。
11月15日,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QDII)正式获批,成为全市场首只境内投资泛东南亚科技产业的ETF。作为国内首只道琼斯指数ETF,鹏华基金旗下的鹏华道琼斯工业平均ETF已经获批,并将于12月25日正式发售。
在国泰基金看来,当前ETF布局已趋近于红海,但还有许多细分领域需求有待挖掘,这需要基金公司更加努力钻研。2023年以来,新发ETF的投资范围相比往年更加精细,进一步地满足投资者的细分需求,完善ETF生态圈的搭建。宽基ETF、主流行业ETF等存量市场已是红海,就需要往增量市场上动脑筋,加大在产品上的资源投入,包括ETF管理团队的搭建和完善、ETF的营销推广以及ETF专业销售团队的培养等,配合基金的精细化管理,精心打造ETF产品。
在存量产品“红海”中浮沉,新入场者摩拳擦掌之时,各家公募在ETF市场探索突围之道已然迫在眉睫。国泰基金认为,布局ETF市场,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投资者的服务和陪伴。要将ETF市场热点或者异动,及时提示分析给投资者。
永赢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章赟则指出,公司在ETF方向的目标是“打造精品指数新标杆”。因此,会在投研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开展指数产品研发,产品设计立足创新,力争提供兼具长期收益和短期弹性、风格鲜明的工具型产品。他透露,后续会在A股、港股和全球QDII等指数类别上围绕行业主题和Smart Beta两个方向做差异化布局,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精品底层配置工具。
旁观者徘徊
“没有新计划”——宽基ETF越发拥挤,行业ETF持续挖掘,指数市场无疑是座“富矿”,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或敢成为“淘金者”。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在管规模排名前30的机构中,总资产规模分别超5000亿元、4000亿元的兴证全球基金和中欧基金至今仍未布局ETF,交银施罗德基金也仅在2009年、2011年各成立1只ETF后就不再有动作。
有公募直言当前布局ETF的顾虑。某大型公募内部人士表示,主动管理基金所需的能力禀赋与被动指数基金区别较大,后者重指数开发、产品设计和销售能力,主动管理的优势不易向被动产品迁移。此外,ETF规模效应明显,前期投入较大,如未能达到理想规模,对公司盈利的拖累也较大。
“我们早些年做过ETF,但是对于中小公募来说成本高,发展不如头部公募,只得放弃。目前暂时还没听说相关的新计划,可能还是着重突出权益类产品的优势。”沪上某公募市场部人士坦言道。
不同于部分机构的踌躇、观望,也有公募透露了试水动向,筹划着在ETF市场分一杯羹。前述沪上某公募内部人士指出,ETF赛道相对而言更“卷”营销资源、渠道及投放资源,部分公募在选择布局ETF时会考虑这些方面,可能出于对资源不足的担忧选择暂时不发行成立产品。但同时他也透露,其所在机构即将发行主题指数基金,以此填补产品线,但公司的主要精力还是会放在主动权益类产品上。
“行业的竞争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那种巨量资源消耗、高举高打的模式难以为继,未来ETF领域的竞争或许会转向对基金管理人综合实力的考验,其中就包括产品布局的前瞻性研究能力、公司资源的协调统筹能力、前端销售与中台营销之间的配合能力、产品日常运维的精细化管理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建设培育,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前述头部公募基金市场人士如是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郝彦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