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基金机构频道

ETF狂飙(一)|暴涨与爆款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李海媛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3-12-19

零下10摄氏度,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打乱了一个城市运行的节奏。

清晨六点,公交停运、地铁降速,但基金经理陈亮(化名)却依然步履不停,公司晨会以及新品定档当日的直播,让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冲进了位于二环的办公室。

“今年的直播场次确实比去年多一些”,刚结束一场直播的陈亮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现在参与直播已经成为他每周的固定栏目。

不同于今年默默耕耘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陈亮作为管理着百亿规模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舵手”,在年内市场震荡而ETF大热的背景下,比以往更忙了。

规模与份额逆市上涨、千亿产品的诞生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品,一步步将ETF推至市场的聚光灯下。不禁令人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ETF在2023年从配角走向主场,成为震荡市下最亮的“星”?

图片来源:壹图网

规模快速提升 

“今年的直播场次和去年比确实更多一些,同时,今年我们参加线下的策略会等活动也比往年多了”。陈亮向北京商报记者说道。而随着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各家公募的ETF直播、路演轮番上阵。支付宝理财直播显示,近一周就有不下10个与指数产品相关或由相关“舵手”坐镇的基金直播上线。

机构整齐划一的营销动作背后,是实打实的资金风口。在年内市场行情波动、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不佳的背景下,ETF基金却突破重围,实现份额与规模的逆市上涨。整体情况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ETF年内累计净流入5445.93亿份。规模方面,截至2023三季度末,ETF的合计规模达2.59万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91万亿元,增长35.35%。

头部产品方面,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年内实现规模“狂飙”,不仅突破千亿成为“巨无霸”级产品,也成为A股首只规模突破千亿元的权益ETF。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达1200.4亿元,同比增134.33%。同期,还有36只权益ETF的规模超百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ETF的份额与规模大涨,与基民的越跌越买行为息息相关。“2023年以来,股指整体偏弱,但权益ETF却呈现出‘越跌越买’的现象,份额持续大量流入,近期多个月份的单月净流入份额均超过2018—2020年间最高单月净流入,权益ETF加速扩张态势确立。”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徐猛介绍道。

放眼近五年,国内ETF市场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其中,权益ETF厥功至伟。公开数据显示,2018—2022年,国内权益ETF规模依次为3486亿元、5757亿元、7953亿元、10904亿元、12859亿元。截至2023年11月,国内权益ETF总规模超1.6万亿元,数量达787只(份额合并计算,下同)。

上新节奏加快

“2023年ETF的异军突起,既是市场风格与产品特性的共振,也有投资者情绪的表达,更是指数化投资趋势长期积累的厚积薄发,应该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某公募基金市场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感慨道。

在ETF整体火热出圈的背景下,不少公募基金管理人也持续发力布局,新品申报如火如荼,首批跟踪中证1000、创业板200、深证50等指数的ETF也在年内陆续面世。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从基金成立日来看,截至12月19日,年内共有1207只基金成立,发行规模达10700.22亿元。其中有377只为指数型基金,发行规模达2789.41亿元,占比达26.07%,而新发ETF及联接基金的数量也达234只,同比2022年同期的189只增长超两成。

从近期新上报的产品来看,12月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上报了国内首批深证主板50ETF。作为首只深市主板宽基指数,深证主板50指数反映深市主板市值规模大、行业代表性强、基本面价值高的头部公司走势,样本公司平均总市值近1300亿元。此外,首批2只深证50ETF也在11月完成募集后,于12月11日上市。

全球资产配置视角下,首只直投沙特阿拉伯资本市场的ETF也在近日申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华泰柏瑞基金于12月13日申报了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 (QDII),为境内首只直投沙特阿拉伯资本市场的公募产品。而在12月1日,首只上交所-新交所互挂产品——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也于上交所上市。

持续推出创新产品也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支持。今年8月,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中,提到了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其中也包括了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鼓励基金管理人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更加细化的投资范围也引动了一众拥趸慕名而来。从11月ETF的新发情况来看,南方上证科创板100ETF在7天内募集了8.9亿元;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100ETF在5天内募集了10.59亿元;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旗下的深证50ETF则历时5天共“吸金”超50亿元。

前述公募基金市场人士表示,从市场风格与产品特性来看,无论是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还是政策的持续发力,包括过往数据的回溯演绎,A股触底反弹的可能性都在增大,很多资金实际上是有“抄底”意愿的;而包括ETF在内的指数基金,因为具有风格稳定(行业/主题型则是鲜明)、费率较低、简单透明等优势,历来被认为是“抄底利器”,因此一些低位布局的资金,选择借助ETF进行布局,静待市场反转机会。

宽基产品更受青睐

穿过“狂飙”的表象,ETF在2023年的爆火,其实有迹可循。

“回顾历史,2018年,主动基金战胜宽基指数难度大。2019年、2020年,某些行业主题表现突出,主动基金超配某些行业或主题,战胜沪深300等宽基指数相对容易。2022年以来,随着市场系统性调整,主动基金表现开始陷入低迷。进入2023年,偏股基金指数持续跑输中证800。主动权益基金平均超额收益为负,战胜指数难度增加,这也可能源于主动基金部分超额收益实际上来自于行业beta,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alpha。”徐猛分析表示。

回顾2023年市场情况,徐猛指出,虽然市场整体机会不多,但阶段性看到某些行业或指数仍有不错表现,如动漫、游戏、人工智能、传媒等行业,以及纳斯达克指数和商品等。

正如徐猛所说,动漫、游戏等行业ETF在年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相关基金产品的年内表现来看,一众“游戏基”曾因年内突出的表现,一度登顶业绩榜。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联接A/C、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发起式联接A/C的年内收益率均超40%,在权益类ETF中的年内收益率仅次于纳斯达克主题ETF。

主题ETF赢了业绩,宽基ETF则赢了规模。陈亮提到,“今年市场表现欠佳,尤其是之前机构与外资重仓的方向持续失血,所以主动型产品跑不赢被动产品,叠加宏观因素背景,抄底资金优先选择指数产品,尤其是宽基指数相关产品”。

从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规模排名前30名的权益ETF来看,相关产品的规模均实现同比增长,且部分宽基指数产品的规模大幅增长,头部效应凸显。例如,规模仅次于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的最新规模同比增长222.61%,达946.73亿元。此外,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易方达沪深30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等多只产品的最新规模也同比翻倍。

在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林伟斌看来,长期持有核心宽基指数,可以帮助普通投资者分享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他认为,虽然从长期视角来看,指数增长主要是由上市企业的盈利增长和股息收益驱动,但不可否认的是,短期内估值变化也非常重要。要准确判断估值十分困难,因为其中包含了投资者的情绪等因素,充满随机性。

“随着市场有效性逐步提升及指数化投资认知的提升,我国指数市场将迎来大发展时代。指数化投资要建设生态圈,指数投资生态系统越强健,越能经得起风吹雨打,才能实现长期持续发展。”林伟斌如是说道。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则认为,未来ETF市场是否能持续火热,仍然取决于市场环境影响,市场环境向好有利于ETF逐渐回暖。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