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三株树,峥嵘古至今”,在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里,古树名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近日,在四川省眉山市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一棵棵古树名木也成为了保险“被保人”。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眉山监管分局的指导下,中华财险眉山中支在洪雅县落地全市首单古树名木综合保险,先期已为洪雅县16棵古树名木提供了640000元风险保障。
古树名木保险只是绿色保险创新的案例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金融同样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标的助推器,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正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绿色保险,是指保险业在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治理、绿色产业运行和绿色生活消费等方面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的统称。近年来,绿色保险不仅在加强环境等风险管理、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绿色技术新成果应用和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还可不断提升公众和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引导社会资源投向,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保险领域,不少保险公司早已开始布局绿色转型,加快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和供给,探索绿色与农险相结合的绿色保险模式。以中华财险为例,其通过独家承保、联保和共保等业务模式,提供机动车辆保险、林险、种植险、种植业气象指数保险、企财险、工程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等10多类保险产品,为种植业、养殖业、有色、化工、钢铁、核电、光伏发电、新能源电池等行业提供风险保障。
当一棵棵名木古树也上了保险,当海洋养殖的“闯海人”吃下定心丸”……一个个创新险种不断推出,绿色保险为环境保护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守护住绿色这抹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助力乡村绿色生态建设
记者了解到,中华财险在古树名木保护和森林碳汇等险种上进行了探索创新,有效发挥绿色保险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社会保障功能。
古树名木是人们探索大自然的重要依据,像一面镜子向人类展现漫长岁月形成的生态变化。古树名木经历了时间的沧桑巨变,是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者。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生态资源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四川眉山市林业局探索建立“林长制+古树名木保险”机制,通过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眉山监管分局、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眉山中心支公司积极对接。
中华财险眉山中支相关负责人介绍,古树名木综合保险旨在通过金融工具,建立起对古树名木的长效保障,是农业保险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效融合,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创新尝试。根据保险合同,若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林业有害生物等造成古树名木发生枯萎、倾倒、倾斜、蛀干、蛀枝等情况,对投保人发生的必要而合理的施救费用,均可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若被保险的古树名木发生死亡的情况,保险公司将予以全额赔偿。
除了在四川,在山东、广东等地,古树名木相关保险也已经落地推出。今年8月,中华联合财险山东泰安中支签单创新性险种地方财政古树名木综合保险,为泰山风景名胜区16800株古树名木提供2.45亿元的风险保障;自2022年以来,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推出古树名木救助综合保险,填补古树名木保障空白区域的同时,有效发挥保险“杠杆”作用,放大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起对古树名木的长效保障机制,是绿色保险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效整合。
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固碳具有重要作用。森林碳汇由于具有植被保护易于推广实践,与乡村振兴生态、经济发展要求高度契合的特征,是“双碳”工作最有可能率先突破的领域。为加快绿色保险发展,助力属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华财险在多地陆续推出了森林碳汇险产品。
四川省宝兴县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隶属于雅安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世界重点生态区之一。宝兴县拥有194万亩的森林资源,其中原始森林占95%,全县绿色覆盖率高达71.39%,生态良好,是名副其实的“森林碳库”。宝兴县也是向国外提供大熊猫研究和展览数量最多的地区,有着“大熊猫的故乡”之称。
今年3月,中华财险四川雅安中心支公司与宝兴县人民政府签订“熊猫碳汇”保险合作协议,成功落地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业务,为宝兴县6.7万亩碳汇林提供613万元碳汇价值风险保障。
记者了解到,森林碳汇价值保险以碳汇损失计量为补偿依据,赔偿保险林木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林木有害生物等原因导致碳汇量减少,造成保险林木碳汇价值的损失,其赔款可用于灾后救助、森林资源培育及生态保护修复等。该保险项目的落地,填补了雅安森林碳汇保险的空白,也是四川金融保险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的一次成功实践。
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有着226.35公里大陆海岸线、海域管辖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的山东省日照市,是我国北方鱼类养殖的适宜海域。建设广袤的海洋牧场成为日照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但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企业的深海养殖设施多分布在开放海域,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较大,且深海网箱建造成本高,一旦发生灾害,养殖业务将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水产养殖业继续保险机制的“护航”。
据中华财险日照中心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创新推出的海洋牧场巨灾保险,是为日照涉海企业量身定做的指数型专属保险产品,以八十公里为半径划定理赔范围,该划定海域一旦被台风路径波及即可赔付,及时方便地保障海洋牧场企业的权益。同时,海洋牧场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风灾+高温灾害组合承保或选择单项承保,增强风险保障的针对性、提高经济实惠性。
山东金海岸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相荣成为受益者之一。5年前,他为参与海洋牧场建设来到日照。凭着资金实力他拿到4000亩海域经营权。“近年来,中华联合财险持续探索创新海洋牧场巨灾保险,设身处地帮助我们转移闯海创业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增强了我们参与建设日照海洋牧场的信心和决心。”5年来,相荣陆续投资4000多万元,在承包海域中投放鱼礁、修复海底、设立网箱、搭建平台、配套船只等,养殖品种从贝类到鱼类都有。“这一网箱鱼,有一万多尾,目前估重1.6万斤。”相荣指着眼前的海域说:“这一带深水抗风浪网箱直径大多是40米的,规划投放600个以上。目前布局了324个, 在建259个。在市海洋发展局指导下,我们北部养殖区成立了山海天网箱养殖协会,依托国美、金溪湾、万宝三个海洋牧场,实行统一管理、陆海接力、抱团发展,打造网箱养殖示范区。2021年网箱协会养殖产量1330吨,实现利润1.4亿元。”
而在距离日照市1700多公里的广东省汕尾市,保险同样也为生蚝养殖户们带去了福音。汕尾市红草镇晨洲村以生蚝养殖闻名,当地已有300多年的养蚝史,素有“中国蚝乡”之称。据数据记载,目前晨洲村周边海域生蚝养殖面积近2万亩,年产壳蚝1.5万吨,通过大力发展蚝养殖产业,带动当地村民逐渐走上蚝民增收、蚝业增效、蚝村富裕的小康路。
据了解,中华财险广东分公司自2021年开始承办汕尾市城区蚝养殖保险业务,截至目前累计已为1.4万亩蚝塘提供了超7018万元的保险保障,累计赔款支出308万元。
今年5月,在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汕尾银保监分局等相关单位的指导下,公司向晨洲生蚝养殖户正式交付智慧蚝场风险监测系统,包括34套风险监测设备以及软件服务平台。该项目为蚝场免费配建的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记录、监测养殖水体的溶解氧、pH、温度、盐度等相关数据,有效减轻养殖户监测成本。海洋牧场保险,获得了海洋养殖农户和企业的认可,它能够提升养殖户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海洋渔业经济新发展。
随着绿色保险产品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保险保障程度不断提升,对于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就是绿水青山资源的集聚地,只有写好“生态文章”,才能绘就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