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性来说,劳动问题和雇佣问题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问题。”上野千鹤子在《女性生存战争》里一针见血地指出。202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将今年的奖项授予一位研究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女经济学家。“她的研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诺奖官网写道。
女性就业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表彰她对促进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理解的研究。
戈尔丁生于1946年,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第一位女性终身教授,也是一位芝加哥学派保守派经济学家。她主要研究女性和职业,提出女性在家庭中更多地要养育孩子和操持家务,不能更“贪婪地工作”,无法获得加薪进职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并因此在薪酬方面比男性要低一些。
女性就业与性别歧视是劳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引起了很多经济学家的关注。相对于其他经济学家侧重于理论模型的研究而言,戈尔丁更加侧重于利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结合现代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她是第一个提供几个世纪以来女性收入和劳动力市场参与情况的人,揭示了这些变化背后的驱动力,并指出了性别差异持续至今的主要原因。
负责选定诺奖得主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称,旨在“表彰她推动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成果的理解”。戈尔丁首次全面阐述了几个世纪以来妇女的收入和劳动力市场参与情况,她的研究揭示了变化的原因和剩余性别差距的主要来源。
“了解妇女在劳动中的作用对社会非常重要。”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斯文森(Jakob Svensson)说,“由于戈尔丁的开创性研究,我们现在对潜在因素以及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障碍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近年来,女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凸显,她的研究成果因而更加显得具有现实意义。戈尔丁的研究成果至少给职场中的女性带来两大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权益,同时促进各国进一步加快关于女性工作时间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另外一方面则有助于逐步消除普遍存在的女性就业歧视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促进劳动力市场实现平等就业。
家庭劳动
上野千鹤子还指出,男性与女性都处在两个市场中:劳动力市场和婚姻市场,但从教育、求职到晋升、产假,女性通常会遭遇种种隐形歧视。诺奖官网介绍称,全球范围内,约有一半的女性从事有偿工作,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为80%。当女性工作时,她们的收入通常较低。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了解男女就业和收入水平的差异及其原因对于社会经济都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社会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为此,戈尔丁对女性劳动供给的时间和数量进行了研究。她发现,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女性往往需要在家庭和工作之间进行权衡。她的研究还发现,女性劳动供给数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女性工资的提高。
瑞典皇家科学院介绍,戈尔丁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影响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机会的因素,以及她们的工作需求量有多大。戈尔丁分析和解释模型的核心是,妇女的选择过去和现在都常常受到婚姻和家庭责任的限制。戈尔丁的研究还显示,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因为影响整个职业生涯的选择是建立在日后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期望之上的。
戈尔丁认为,不平等如同硬币的两面存在于事业和家庭两方面,如果家庭内部的平等得以实现,工作中的性别收入平等就更有机会达成。女性缩减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家庭对劳动力市场做出的同一种理性反应的一部分。但好消息是,科技的创新进步能够帮助女性在职业和家庭中获得更多平权。
现实主义
此次是女性经济学家第一次单独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戈尔丁之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史上,曾有两位女性获得这个殊荣。2019年,法裔美国经济学家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与丈夫一起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获奖。
另一位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她因对经济治理尤其是公共经济治理方面的分析而与奥立佛·威廉逊共同被授予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她也是第一位获得此项荣誉的女性。她的研究主要围绕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复苏。
另一方面,近年来经济学诺奖获得者的学术价值导向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具有理论贡献的单一价值判断的经济学家获奖趋于减少,更多有公共政策影响力和领导力的经济学家相继获奖。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称,不少研究纯计量、纯理论的人获奖了,整体来看学术研究和政策影响力两方面都有所兼顾。谈及诺奖规律,大家众说纷纭。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成员佩尔·斯特隆伯格此前在采访时指出,诺贝尔奖是一个发现,不是什么人气竞赛。它是要找到真正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并使世界变得更好的研究贡献。
“我们不会选择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家,我们更关注的是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的具体事物是什么。”佩尔·斯特隆伯格表示,你可以从诺奖得主身上学到的一件事就是研究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所有这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都选择了研究一些有点不同的东西、有点大胆的东西,也许不是所有人都在研究,但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赵天舒 新华社/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