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典藏艺术频道

小隋说画丨画家郭正英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隋永刚 网编:文旅新闻中心 2023-07-18

图片来源:画家供图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在光阴的流转变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或断或续,或深或浅,或近在咫尺,又或远在千里……你我不知相遇于何时,分别于何地,又将重逢于何年。这正如古人所言:人世奇妙,不可言说。

今年七月,我与郭正英的再次约访,是真正的久别重逢,因为我们已经有十三年未见了。十余年前,我们借工作相识,他当时是《民族团结》杂志社社长,而我还未入职,以实习生的身份去采访他。两家单位离得很近,步行仅有几分钟的时间。记得我们做了一篇艺术的对话,谈了他的创作,他的家乡,还有他的老师周韶华先生。对话之外,印象最深的是他相貌:平静祥和,慈眉善目,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转眼间,十余年的时光悄然而逝。再次相见,郭正英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他身体不错,看上去如同昨日,比同龄人年轻许多。作为一位裕固族画家,郭正英从入伍当兵,到来京工作,已经离开家乡数十年的时间,但他依然保留有很深的家乡印迹:略黑的肤色、深邃的双眼,还有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让人不时的想起他的家乡,想起他家乡的戈壁、草原、胡杨。俗语云:相如其人。郭正英从家乡一路走来,稳重处世,厚重待人,身上有股特别的韧劲与坚持,这种性情最终形成了他特有的艺术风貌。

郭正英的山水画有生活,有情感。众所周知,艺术源于创作者所看、所思、所想、所经历的生活。在郭正英的山水画中,家乡一直是他永远的创作主题。他扎根故土,不跟风创作,只画身边和记忆中熟悉的景物,诸如胡杨、牧人、峰峦、雪山、冰川、牛羊……这些风物伴随他风雨兼程,蕴藏着他内心深处最可值得回味的情感。他常说:“出生在哪里,就画哪里”。在对家乡的回望与感恩中,他以情感入画,所描所绘,尽精尽微,笔下的景物鲜活而生动,饱含着一片赤子深情。他深知他的艺术灵感源于家乡,家乡的风物如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财富。而从画史来看,一位有个性的画家,必定是要画自己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对象的。只有这样,才能画出感情,才能把画面的真情、真境传达给观者。

郭正英的作品技法多,形式多。他善于根据不同的题材,使用不同的创作技法。诸如:有些以胡杨为题的画作,他以具有书法笔意的墨线写出枝干,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浓淡、干湿变化刻画物象,后以色彩晕染,这种墨、色的对比与交融使得画面更有节奏,更有韵律,营造出一种浑厚华滋的艺术境界;有些以雪山为题的作品,他主要是以大笔的散锋皴擦进行创作,以白写黑,以黑衬白,用最简洁、最概括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最高远、最雄浑的雪山气象,这是他在用笔、用墨与自然风光写生中的独有创造;此外,他还尝试以肌理的技法,去表现画面中的远山、高原、雪域、沙漠等场景,传递出苍茫、浑朴、幽远的意境。而牧民、骆驼、牦牛等点景物象的融入,又为画面注入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审美趣味,让作品更加的可读、可观、可回味。

郭正英的山水画个性强,理论深。在他看来,艺术是主观化了的客观美。他的山水画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古人。每一幅作品的完成,他都是依据内心最为真实、主观的情感进行构思创作,可谓是笔笔有构思,幅幅有新意。他的作品注重意的表达,是写意的,不是写实的。这种写意性的绘画,使他摆脱了陈陈相因的模式化套路,以具有当下生活审美的艺术实践,以艺术家的胆量魄力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去画草原之美、胡杨之美、雪山之美。可以说,他画出了意境,画出了情感,也画出了个人的风格。物象不同,情感不同,意境不同。郭正英的创作体现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艺术趣味。

数十年的笔墨耕耘,郭正英如今已年近七旬,但他依然在不断的精进自我,升华艺术。回首过往,他有孤独的坚守,有苦恼的探索,有突破的喜悦……面对未来,他将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艺术追求,画好他的家乡,画好他心中的山水。

隋永刚(作者为北京商报《典藏艺术频道》主编)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