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频道

2023中关村论坛|智能技术如何重塑教育生态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赵博宇 网编:文旅新闻中心 2023-05-30

北京商报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正加快对教育生态的重塑。5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对话了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和北京小学校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明新。作为一线教育从业者,他们正深刻感受到智能科技给校园带来的变革。目前,北京一零一中学已建设学校智慧场景,将智能技术引入教与学的环节。而随着教育智能化程度日益加深,教育工作者们也面临提升信息素养的考验。在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一的“智能+教育”论坛上,中外嘉宾围绕“智能+教育”这一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展望教育智能数字化的下一步路。

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作业智能化

科技辅助之下,未来教育应该是什么形态?陆云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教育的根本性标准在于教育的人性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现有学校教学方式中,由老师在课堂上集中管理学生,基本遵循标准化,不太容易关注到每个学生,更谈不上智能化。而当‘人工智能+教育’成为现实后,可通过大数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画像,生成个性化评价报告。”

作为下设小学、初中、高中等多学段的教育集团,北京一零一中学目前已建设学校智慧场景,内含门户、管理、智慧数据、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和整体的智慧环境。举例来看,通过“智能+教育”手段,布置作业有了新方式。陆云泉表示,通过包括OCR技术在内的数据采集,老师可以实现布置作业的个性化。“每个学生每天可以有不同的作业,一个学科可以有不同的作业,这样能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在提交作业的时候,也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拍照,也可以扫描。教师判作业的时候可以通过平板批改,在判的过程中,客观题将由系统自动判定,主观题由老师批改。批改之后,还可以形成学生及班级的大数据报告。”

除了服务学生,校园智慧场景还承担着服务老师的作用。据介绍,北京一零一中学已把教学、教研、管理及校园生活都融入到智能化、统一化、数据化开放性的环境和服务中,学生、老师在校园均能通过智能化手段获得相应服务。

名师的“流动”

“智能技术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陆云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智能技术辅助下,可将教育教学资源向各校区进行配置。“比如通过双师课堂,让名师覆盖更多学生和学校。”作为大型教育集团,在构建智慧教育实施路径过程中,北京一零一中学以本部为点,以点带面进行教学资源辐射。

据陆云泉介绍,北京一零一中学在北京地区共有十几个校区,校区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流动很大程度依赖智能技术来实现。“同时我们也帮助了四川凉山、贵州的黔东南以及内蒙古的几个地区学校,通过‘智能+教育’进行模式输出,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

智能拥抱教育,教师也在拥抱新技术。李明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北京小学正面向老师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结合的培训。“同时我们也在以数学等学科为实验试点进行智能技术结合的尝试。”

而在陆云泉看来,智能技术在当下时代意味着开放与共享。“没有一所学校能够拥有所有的优质课程资源和名师,智能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也为购买优质课程等教育资源提供了便利。”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智能技术在学校应用落地,北京已先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和《北京市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同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也明确要求积极推进教育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技术集成应用为引擎,形成数字教育创新发展的技术体系。目前,北京已启动对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的遴选工作。

融合的下一步路

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往往被寄予厚望。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由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智能+教育”论坛也吸引了多位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从业者参与,分享见解。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刘峡壁在论坛上表示,人工智能和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二者都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认识和完善自己。“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挖掘更好的教与学规律。一是群体性规律,也就是整个人类或者某一类群体在学习上面所具有的普遍规律。二是个体规律,即对某个人来讲,有适合他自己的学习规律。”刘峡壁指出,综合运用VR、AR、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学习环境,能使得学生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做最合适的学习。

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非没有边界。李明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不管是什么样的技术更新,作为教育工作者都要抓住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技术服务人的发展。“信息手段在中小学的应用要讲教育原则。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学段孩子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现代信息手段对学生的干扰。”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李明新看来,应用水平的提高不只是要提高服务学生“学”的水平,更应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学生的各类数据作为隐私,要纳入专门系统的管理。学校要设立专职专人,确保学生数据不泄露,保证网络安全。”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

右侧广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